可以说“宁国府”真的是从娶了公主之后就开始沾光,这也让其他的家族看到了娶公主的好处,全都铆足了劲的督促家里的孩子们“上进”。
有些人家的老太太们舍不得家里的孩子们读书习武的吃苦,就想着让家里的孩子们好好的去讨好公主,日后娶个公主,倒也算是能给家族一些庇护,同时也能保证自己小孙孙日后的生活。
瞬间皇上就发现,自己家的公主们行情好了不少,比皇子们的行情都要好。
家里有了女儿,贾敬也不着急再生孩子了,毕竟女子前后怀孕若是时间太近对身体也是很不好的。
而陈氏现在有了女儿,性情也更加温柔了,也不再想之前那么的懦弱,虽说到也不至于变的的强势,只是有些底气了。
或许是因为有了牵绊吧!
对此贾敬是高兴的,到底是自己媳妇不是吗?
另一边,太子也慢慢长大,娶了自己“老师”家的嫡长女,而皇上为了加强太子跟贾家的联系,还暗示了太子妃的娘家,让贾赦去了太子妃的亲妹妹——张氏。
娶亲之后,标志着太子已经“成人”,可以接触朝堂了,同时他们这些东宫的属官们也都陆续的进入了朝堂。
太子现在还年轻,刚刚进入朝堂,又是嫡子,还是皇上亲自教养长大的,最是得皇上疼爱,所以就算是其他的皇子们都看太子不顺眼,也不至于在他刚刚进入朝堂的时候就对太子动手。
而随着太子进入朝堂,“红楼梦”的剧情算是开始了。
贾赦娶亲之后,就轮到了贾赦,“荣国府”的贾史氏很是不满意自己的大儿媳妇,所以就牟足了劲的想要给自己的小儿子选一个好的。
要说这个贾政,也算是贾家族学里比较另类的一个学生了。
贾家的族学从来都不会逼着族中的子弟一定要读书科举,比较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死磕自己没有天赋的到最后是没有结果的。
要说贾政——他是真的在读书上没有任何的天赋。
贾家族学这些年来在京城也算是很“低调”的出名了,在贾家族学读书的,最差的都过了童声,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都过考中了“秀才”,百分之六十的考中了“举人”,百分之三十的都考中了“进士”。
这升学率,真的是很了不起了,这些年来不少人都攀关系的想要将他们家的子弟塞到贾家的族学来,可是都被贾代化和贾代善给堵回去了。
除了他们家族的子弟,就只有贾家一族的“外甥”能进贾家的族学,就是女婿家的输出子都是没资格的。
说白了,就是血脉,有血缘关系的可以进,没有的——不能进。
而他们贾家的这些子弟,考中举人的那些,就算是最后没有考中进士,但是也通过了其他的考试,例如——算学什么的被贾家给塞进了六部当一个小吏。
考中秀才的那些,有些在“琴棋书画”上有天赋了,他们也重点培养,最后竟然还真的培养出了一位“画家”,他的画是真的有灵性,贾敬就偷偷的给他造势,现在也算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了。
其他的,有一个管着考中秀才的,现在管着族学的“庶务”,还有一个管着族里的“账册”,剩下的回了老家那边,将金陵老家那边的孩子们集中起来,三岁之后先有着族里那些考中秀才之后,实在是考不上的开始启蒙。
现在老家送来的孩子,“三百千”都已经回背了。
其实按理说起来,这些在贾敬这种“模拟考试”制度下还考不上举人的,已经算是没有读书天赋的。
很多的有就都换了自己日后的学习方向,可是就有这么四个人就是选择了死磕,最后对他们的安排,也是废了不少劲,不过好在也都算是给他们找了些事情做。
而贾政——比这四个人好一些,怎么说“荣国府”那边也私下使了劲了,所以最后贾政是考中了“举人”的,但是进士——之后是死活没那个天赋了。
为此贾政表现的非常失落,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又在贾代善哪里表示自己只想要读书——说白了,他是只想要做官,而且还看不上那些“小吏”。
可是现在族里的规定,自己没本事,族里是不会使劲给他谋官的,就算是贾代善也不能明着违反族里的规定,所以最后——还真让他们找到了漏洞,贾代善动用了自己名下的“监生”名额,给贾政送去“国子监”。
然后,这可不就给了贾史氏机会了,立刻在外面给贾政造势,说贾政是什么“读书种子”,有“状元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