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说自己儿子好看,有“状元之才”,但是最后怕是会被自己那张脸影响,成为“探花郎”。
“所以说,两人虽然年龄差距有些大,但是却也有些‘惺惺相惜’。”
“可若是只是这样,也不至于——”
“说实话,现在京城——并不太平,老太太应该也有自己的渠道可以知道一些事情。我堂兄也是真的疼他家那闺女,也怕自己不小心就害了自己闺女一辈子,而且——您林家虽然是‘功勋世家’,但是书香传世,你们家的闺女咱们也都知道,我那堂兄是真心的疼爱他那闺女,您也知道,‘宁国府’那边三代就这么一个闺女,家里不求她高嫁联姻,只求找一个规矩的人家,能疼爱她,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只是您也放心,贾家闺女的教养您也是知道的。”
要说贾家女儿的教养,林家老太太是相信的,这么多年,就没有说能说出贾家的女儿不好来。
就是眼前的这位,她做那些事情聪明人能看不出来吗?
自然看得出来,但是不管是不是站在她那一方来看,她做的事情,都没有人说一句不好的。
故意将前面的孩子养的“清高孤傲”怎么了?那孩子废了吗?
那孩子除了性子“清高孤傲”些,别的还真没有谁能说出他的一句不好来。
至于贾家的其他姑娘,林老太太之前也是见过的,不管那些女孩是什么性子,都让人跳不出错来。
而且林家老太太也很佩服贾家的人,给那些姑娘挑选的婆家也都非常的合适,真的是按照她们的性子拍挑选的,所以贾家那些嫁出去的姑娘都非常的幸福,而且她们的婆家也没有哪家说她们不好的。
这么想着,林家老太太其实是有些心动的,这就说明贾家那边经过考虑,觉得他们是合适他们家姑娘的。
最后就是——不要觉得书香世家就不“势利”了。
他们林家现在缺一个“支撑门面”的人,自己儿子是很有读书的天赋,人也聪明,但是若是没有人带着,他日后就算是进了官场,也会走很多的弯路。
可是若是搭上贾家,那可就不一样了。
思来想去的,林家老太太觉得和婚事真的非常的合适。
这边林家老太太点头同意了之后,另一边哪位知府夫人也立刻表示了他们贾家的诚意,双方聊的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说不得日后就是亲戚了。
另一边将人送走之后,林家老太太就让人将自己儿子——也就是林如海叫了过来,跟儿子说起了这次的事情。
到底还是个不经世事的少年,听到母亲提到自己的婚事,第一反应就是羞红了脸。
“好了,到底是你一辈子的事情,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自己考虑好。”
“这个——我都听母亲的。”
“哪里就能都听我的,是你娶媳妇,还是我娶媳妇。”
林如海还是很不好意思,羞红点的低着头。
“哎——你啊!贾家的姑娘名声都是极好的。听说她们自小就请了宫里的嬷嬷教导规矩,管家理事都是一把好手,还有说什么若是这个学不会的,家里是不会考虑给她们相看人家,就怕嫁过去惹事,到时候那就不是接亲,而是结仇了。不光如此,贾家那么还请了女先生教导她们‘琴棋书画’,一个个的不说都是才女,但是每人也都会选一项自己最喜欢的加深学习,说是为了培养气质,磨磨性子。”
这么说来,贾家的姑娘是真的不错,规矩利益不用说了,宫里的嬷嬷教导的怎么可能不好。
而且“琴棋书画”的学着,听说有些聪明的,“四书五经”的也会读一读,这就很了不起了。
最总要的是,等到了一定年纪,学习过关了,贾家也会带着她们出门交际,人情世故而已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