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莫要生气,我这就去回了她。”年羹尧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江氏脸色这才好看一些,嘟囔道:“自己日子过得不好,就乱搅和别人,什么人呐!”这话放以前她是不敢当着丈夫的面说的,现在丈夫明显跟这个讨厌鬼生疏了,她也就直言不讳。
年羹尧放下手里的重要证件说道:“我去看看,这里还有些东西没收拾完,烦劳夫人整理一下。”
江氏笑着点点头,丈夫变得比以前强多了,没那么耳根子软更有主见了,官场上也不再畏首畏尾,敢大刀阔斧的做下政绩,对婆婆也不会一味愚孝,对讨厌的大姑子离得远远的,倒是跟小姑子走得很近,不过小姑子不招人讨厌,走得近就走得近吧。对待儿女也教导有方,胆小不爱说话的儿子在他的引导下大方多了,女儿也越来越有巾帼之气,两个人走出去都不像文官家的公子小姐,反而像是武将家养出来的。
在王家正厅里,王若与领着三个丫鬟给老太太相看:“母亲瞧瞧呀!这几个可是我精挑细选找出来的,身契在这儿,都是清白人家的好姑娘。嫂嫂这些年只给王家生了一个孙子,那哪儿够啊?谁家不指着枝繁叶茂,光有个独苗怎么行?”
王老太太深知这个女儿的心思,她就是心理不平衡给别人添堵来了,但心里又很认同只有一个孙儿是不够的,她已经替儿子决定留下着三个姑娘。
年羹尧来到正厅,对老太太行礼,王老太太示意他坐下:“你妹妹心疼你子嗣太少,给你送来新人,家中子嗣越多越好,为娘就做主给你留下了。”
“母亲,咱们马上就要出发去汴京,一路上人多物杂本就麻烦,何必在这个时候还添人呢?”年羹尧说道:“再说了,这一升官就迫不及待的连纳三个新人,少不得惹人非议,母亲,这对儿子为官的名声可是不利啊!”
王老太太沉默了,延续香火再重要也重要不过儿子的前途名声,这可是事关整个王家的,何况也不是没有香火,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纳妾。
年羹尧转而对王若与说道:“妹妹啊!你的心意哥哥收到了,这三个姑娘,你还是领回去吧。”低头拿过王若与手里的身契,看了看说道:“这三个还是康家的丫鬟,这就更不像话了,哪有大舅哥纳妹夫家丫鬟做妾的?传出去成什么了?”
王若与也语塞,这倒是没想到。
年羹尧三言两语回绝了王若与,她只能讪讪的把人领回康家,江氏暗自庆幸间又增加了一份对王若与的厌恶。
自马球会之后,曹琴默就一直心神不宁,大娘子若真的是华妃,万一有一天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还不把她生吞活剥了。
带着这个想法,曹琴默每每去葳蕤轩服侍大娘子都留心观察着,但看来看去始终不能确定到底她到底是王若弗还是年世兰。一段时间后,曹琴默决定不管怎么样就当她是吧,多多防范多多留心就是了,反正自己现在的样貌也变了,华妃向来只关心自己,根本不了解身边人的日常生活喜好,只要自己不说出来,她绝发现不了。
哪怕发现又怎么了?抵死不承认就是了。
屋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乳母抱着明兰出来:“小娘,姐儿闹觉了,她每次闹觉就只认亲娘。”说着把明兰小心的交给曹琴默。
哄孩子睡觉轻车熟路,不一会儿明兰就安静下来进入梦乡。曹琴默看着女儿的小脸,想着现在在盛家不比在宫里,做宫妃是又上升机会的,做官家妾室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自己拼不出前途不能给女儿利好,曹琴默想着能不能有别的路子给女儿坚实的依靠。
想来想去,好像只有一个办法。
再生一个儿子。
女孩家能依靠的通常只有娘家,丈夫,儿子。明儿的父亲依靠有限,丈夫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儿子就更遥远了。如果她能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将来弟弟有出息自然就是姐姐的依靠。看大娘子就知道有个可靠的兄弟是一件多放心的事,不管做妹妹的怎么横冲直撞她娘家哥哥都无条件包容善后。明儿若能有个这样的弟弟,自己还操什么心?
曹琴默照了照镜子,这副容貌依旧耀眼,可不能浪费了。
开春后王家人全体登船去汴京,世兰对哥哥依依不舍,再码头站了很久,直到看不见王家船只才离去。
借着春天月夜的朦胧,盛纮发现卫小娘样貌更具风韵,由从前的青涩少女变为风韵少妇,但曹琴默选择学甄嬛的招数钓着盛纮,越是求而不得,盛纮越是看重卫小娘,慢慢的,卫小娘越过林小娘成为最有脸面的妾。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她一直没能有身孕,找女医检查说是生产时的损伤还没恢复,只能慢慢调理。
结果调理到明兰六岁那年,曹琴默才再次查出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