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百官的劝解下总算同意过继宗室子弟,经过一番商议择选,最后留下邕王和兖王两个人选,也就是他俩中的一个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可皇帝迟迟没有下最后的决定,两家王爷也是每日悬心,恨不得拔剑灭了对方。
这两位王爷,论治国经略是兖王胜过邕王的,邕王胜在枝繁叶茂,子嗣繁多,还全是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几年前封为嘉成县主。兖王则子嗣凋零,他的姬妾怀孕就不易,怀上了也是一个不注意就小产,小心翼翼生下来的又是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就夭折。所以皇帝非常犹豫,选邕王吧,他治国能力不及兖王;选兖王吧他这会儿眼看着就要后继无人了,难道要让江山再次动荡吗?
齐国公府,平宁郡主很是看好邕王:“不管哪朝那代,子嗣繁荣才是昌盛的景象,想要千秋万代,必得儿孙满堂。要说治国能力邕王是不及兖王,但兖王的弱点是无法弥补的,况且陛下自身就受过子嗣不足的苦楚,依我看,最后必定是邕王荣登大宝。”
“现在不是站队的时候。”齐国公说道:“这些话咱们自己在家说说就罢了,可别去外头说。”
“我有那么糊涂吗?”平宁郡主说道:“只是如果能在胜负决出之前拥护邕王,往后他登基才能将咱们视为心腹。这齐国公府已经不像从前那么风光,此次是个好机会,抓住了就能重展齐家荣光。”
齐国公说道:“你都说了咱们家如今在走下坡路,想要依附邕王恐怕人家还看不上呢。”
“那可不一定。”平宁郡主说道:“咱们不是还有衡儿吗?邕王家的嘉成县主跟咱们衡儿年岁相仿。”
齐国公笑道:“夫人这是痴人说梦,嘉成县主有一半机会成为下任新皇唯一的公主,还是皇后所出的嫡公主,咱们家哪里高攀得上?”
平宁郡主说道:“如果是县主自己闹着要嫁衡儿呢?”
齐国公不解得看着妻子。
平宁郡主说道:“日子还早,足够让咱们慢慢谋划。”
王家书房里,王家唯一的嫡孙王佑之在屋里来回踱步,看到年羹尧进屋他立即说道:“爹爹,今天听见祖母说了双王争位,咱们家要不要......”
“要不要站队?”年羹尧接着说道。
王佑之小心观察着父亲的神色,小心翼翼的点了点头。
年羹尧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半大少年,不知不觉也养了他十几年,这孩子够上进,读书也用功,就是缺乏历练,脾气也软,没有主见,遇事优柔寡断。年羹尧叹了口气,优柔寡断是男人最大的弱点,要是改不掉王家的荣光就不好说了。
“你也这么大了,别什么都问我,你自己怎么看呢?”年羹尧说道。
王佑之想了想说道:“孩儿认为此时不宜表态,观望为宜。皇位之争动辄牵连深广,宁愿不要更高一层的荣华,也不能给家里带来灾难。”
若是上一世的年羹尧,听了这话定会痛斥儿子“软弱无能,胆小如鼠”,但此刻他非常赞同王佑之的说法。
“佑儿考虑得很对,这种鹬蚌相争的局面,通常最后都会渔翁得利。”年羹尧对王佑之说道:“哪怕是站队正确,往后也有被猜忌的可能,不如做个纯臣,谁上位就效忠谁,虽不会有更大的造化,至少能平平安安。”上辈子站了赢家的队,在外征战也从没马虎过,结果功高震主,全家被请算了。
王佑之很少被父亲称赞,此刻眼睛放光,暗藏兴奋的说道:“想让王家更上一层楼,也可以考功绩得以提拔,祖父从未钻营站队,也一样做到万人敬仰的太师。孩儿不敢与祖父比肩,但将来也会尽全力担起王家的未来。”
年羹尧笑了笑,拍着王佑之的肩膀说道:“好,有志气,为父甚是欣慰。”
王佑之很少被夸赞,父亲总是希望他做得更好,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可他很少能让父亲满意。这一次难得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夸赞,他心里像是突然开出了烈焰一般的花,过于开心导致脸上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看着有点像哭笑不得。
“孩儿定不负爹爹的期盼。”王佑之笑着说道。
年羹尧也笑道:“佑儿也大了,等你如兰表妹及笄后就要嫁过来,到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爱护她,这可是你小姑姑最宝贝的孩子。”
王佑之听到娶妻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孩儿一定好好对待如兰表妹,与她琴瑟和鸣。”
年羹尧想着,这可是妹妹盼了两辈子才得来的孩子,等她出嫁时,妹妹指不定哭成什么样呢,世兰唯一的宝贝他一定要替妹妹照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