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乌垒王在从焉耆国王宫回寺庙的路上,内心也是极为矛盾。
对于焉耆国这个邻邦,乌垒王在内心深处是既厌恶又害怕。而对于站立在焉耆国身后的北匈奴,乌垒王却是对其充满了恐惧。
几百年前,匈奴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冒顿单于,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被秦朝大将蒙恬扫荡的奄奄一息的匈奴迅速崛起,短短的时间里,冒顿单于率领他的匈奴铁骑,先歼灭了强大的东胡,又驱逐了月氏,称霸于北方草原,接着竟然战胜了汉高祖刘邦亲自统领的汉朝大军,匈奴一时强盛,无人可敌。从此之后,匈奴对西域诸国恣意□□,他们在西域设置童仆都尉,强征暴虐,抢劫杀人,无恶不作。西域诸国也是无可奈何,只有百般忍受,顺从。
地处西域东方的汉朝,自从被匈奴战败后,也未甘心。他们卧薪尝胆,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此时,汉朝再度决定出兵北疆,在北部草原对匈奴展开军事打击。经过一系列的交战,汉朝军队逐渐占得上风。在这期间,汉武帝采纳张骞的建议——“联络西域,斩断匈奴臂膊”,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
和残暴凶恶,掠夺成性的匈奴相比,汉朝在对待西域的策略上要文明柔和许多,很快便赢得了西域许多小国的支持和爱戴。
但是,没有多久,西域诸国就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极其困难的境况之中——在两个大国之间,他们必须要有所选择,如果他们拥戴汉朝,那么就会被匈奴所仇视,而受到匈奴的报复,反之,当他们拥戴匈奴时,又会受到汉朝的打击。西域许多小国如坐针毡,如履薄冰般的小心应对,他们多数采用两面摇摆的外交手段,穷以应付这两个大国。也有的采取一面倒的办法,直接倒向汉朝或者倒向匈奴,并请求他们在国内屯兵,寻求其军事保护。
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