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小说网 > 寂寞灵野 > 第41章 无畏(一)

第41章 无畏(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颗血色的圆石头,沉静地躺在如明月般圆亮的白瓷瓶底部,它已经被那个即将走上祭台的人的血,混了酒泡了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里每年六月初六的子时,瓷瓶里的血酒会被倒入另外的加盖容器里,放了一年的血酒与加盖容器内大量的粮食酒混合,为这天要秘密举办的“点血”仪式所用。那颗血色的圆石头从来不会被祭祀者的血液怠慢,照顾它的人会立即将新酿的酒和新鲜的血液注满白色的瓷瓶,然后完美密封。

一个即将走上祭台的人,他沉静地坐在木质的笼车内,等待着天亮之后的“街酬”,他将被四个衅奴抬着走街串巷,到每户人家收取献给地灵的供奉。百姓们不会想明白他这样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成为献给地灵的祭品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承家的人知道他是幸运的,他没有出生在更早的年代,以至于他可以幸运地活到二十岁,而且,一旦他熬过了这场祭祀,实现了民众的企盼,他就会被当做人间的神使,得到万人的尊重和奉献。

那颗血色的石头就来自更早的年代,那时人们对祭祀的狂热行径不能用想象的画面描述,也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那些更早时代被用来作为祭品的人,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也并不能粗略地用文字比拟。他们往往出生便克死生母,被祭祀的人以合格祭品的名义带离原本的家庭,二十年之后,在一场狂热的祭祀活动中被供奉给神灵。

承家是这场狂热运动的主持者,他们主张万木有灵,需要通过祭祀仪式来实现与神灵的沟通,只有无私的奉献才有资格祈求神灵护佑。当然并非任何一个承家的人都能装扮华丽站上那个与神灵沟通的祭台,引导一方的百姓释放他们无穷的虔诚,只有承家名中带本字的最长老的男性,才能被称作“衅司”,主导一切祭祀活动。 “衅奴”世代辅佐承家主持祭祀,他们也是互有血缘关系的一帮人,只是无名无姓,统称奴。奴之间没有辈分阶级,即便是直系血亲,也只能以奴互称。

承家的长老会在得到作为合格祭品的婴孩的第七天向民众宣布新祭品与旧祭品已完成灵魂交接,从这天开始,婴孩的血祭之路正式拉开序幕。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得益于庄稼果腹、草药医人、木材筑屋,认为只有愉悦神灵才能获得更多的恩惠,而这时出现的人缘淡薄,有通灵之力的婴孩,就成为了他们沟通神灵的寄托。

从祭品到达承家的第一个六月初六起,他的小臂内侧就会被割伤取血以喂养能预知下一位血祭者信息的血色圆石。衅司称祭品的血是草木之灵的最爱,用酒来挥发便可以引诱神灵享用,所以每年六月六“点血”之时,每家每户按照供奉的多少换取适量的混着祭品血液的粮食酒,人们把这些血酒点在自家的梁木上以驱邪,或者洒在自家田土里来壮地,或浇在自己院落里,供给住在家里的树灵花灵。

由于每年都要从祭品身上取血,再加上祭品往往被困在暗无天日的房间内无法活动,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一些年幼的祭品不足二十岁便死了,为了不影响祭祀活动,承家人不得不以牛血代替人血用于“点血”,以年龄相仿的奴代替死掉的祭品上供,时间一长,祭祀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

圆石依然少不了人血的喂养,但与更早时候相比已是少量,祭品也可以在后院走动,但不许离开固定的一块院落。这个祭品在承家的大院里注定是个连奴都不如的最低等人,他无法像承家的其他孩童一样聚众玩乐,祭品活着的意义就是等待被宰割。因为衅司和通灵祭品的存在,承家的地位高高在上,人们往往省吃俭用也会将粮食布匹交由承家供奉,以求得庄稼丰收,灾害远离。

在那个对祭祀狂热的时代,人们即便记不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会清楚记得祭品成人的年岁,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遇到几十年一次的盛大祭祀,每个人都努力参与其中,他们会在这年的六月六从早忙碌到晚,只为充分侍奉神灵。

传说六月六这天所有的草木之灵都会乔装成人的模样与人类娱乐,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缘看到他们的真身,只有让这些大地之灵感到满足,才能见上一面。所以这天一大早,女人们都会准备好缝制精美的衣服和精心烹饪的食物,在家门口早早地等着。每家会有一位壮年男子直接参与到这几十年一次的祭祀仪式中,其他的人在街边站着,等着观看盛大的游街队或者一睹祭品的真容。

祭品的样子也许会让期待看到他的人们失望,这个二十岁左右的被当做的祭品的男子往往由于缺少光照而皮肤冷白,从未下力而四肢纤弱,他跪在木质的笼车里,由穿着艳丽的奴扛着穿过各家各户,人们会将准备好的贡品交给车上的祭品,当他们看到祭品的手已经血痕累累的时候,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在传递物品的时候偷偷用准备好的尖利物品刺伤那个作为祭品的人,以便将收集来的血液混到自家提前准备好的酒中,这已经成了家家户户心照不宣的行为,他们都知道祭品的血是大地之灵的最爱。

人们一定能闻到跪在木舆上的祭品身上散发的酒气,在祭祀当天祭品被禁止言语及吃食,只能靠饮粮食酒果腹,所以有些人还会供上自家酿造的粮食酒,希望祭品喝下后能让他的家获得神灵的注意和特别的照顾。

跪在木舆上方形围栏里软成烂泥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二十年后的命运,怪不得几乎每个见到祭品真实模样的成年人都会打从内心感叹一句,这副无用至极看起来能任人宰割的身子骨,做祭品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祭祀当天游街的长队可不仅仅只有载着人牲的木舆,还有顶着绣有大树图案长帽领队唱词的、穿着黑袍画了红脸捧着湿土满街抛洒的、扮着花灵树灵站在轿子上手舞足蹈的、敲着金锣打着皮鼓的、背着树苗扛着木桶的、还有跟在长长的游街队伍后的一群群在大热天光着身子凑热闹的小孩。咚咚锵锵,叽叽喳喳,人山人海,一片喧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