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国始终没有送来求援的消息,鄢安还是个有骨气的人,在申和君的帮助下,凭借一己之力在强撑着。
到后面不仅是鄢安与公子翼的争斗,其他对王位有心思的公子公孙也拼凑起自己的人马,在鄢王宫中发生了好几场血战,可怜老鄢王的灵柩还停放在宫殿中,儿子儿孙们却停尸不顾,刀兵相向。
齐恕也大概猜出了鄢安为何没有求援齐国,大概鄢国现在这滩浑水,他也没少搅和。既然都是要内斗,不如自家事自家关起门来解决,找外人帮忙,将来继位成功,这份人情总是要还的,更何况万一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就麻烦了。
但关于送齐恕去郯国联姻的事,朝堂上还在争执,齐恕觉得很不可理喻,国中每日发生那么多事,列国之间你来我往的交际与征伐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大臣不思富国强兵,竟只揪着她的去留和齐王分庭抗礼。
但到了后面,已经演变成事情的关键不是她的去留,而是齐王与朝臣之间谁当家谁做主的问题,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以老瞿平为首的老贵族们驾轻就熟的集体跪坐在青卢宫宣政殿前“求”齐王以齐国“大业”为重,而齐王则在众臣面前抱着齐恕熟练地“哭诉”一番,指责众人欺负他这个大王,不顾人伦迫使他们父女分离之后,关闭殿门与众臣“怄气”。
老瞿平等人的目的其实也并不是要弄走她,而是要确立公子兼的储君之位,也并非确立了储君之后将来就不能废黜,或者是不会发生王位争夺,在位的大王都有反叛的臣子,更何况还未继位的储君,而是储君在政治资源上有相当程度的倾斜,而齐王不想表这个态,不想让公子兼有名正言顺的继承权,不想让政治资源倾斜给他,更不想在和老贵族的争斗上认输。
公孙斗说,齐王厌恶公子兼,当年次公子与齐王争夺王位时,公子兼就在背后暗中支持次公子,公子兼不是什么精明狡诈之徒,但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贤明的君子,他豢养的那些门客中也确实有些聪明之辈,当初没少让齐王吃亏,但次公子被清算时,他又全身而退了。齐王还没死呢,因为没有孩子,他就觉得自己机会又来了,还是一个公子就敢依附在老贵族身旁与齐王对抗,若是成了王储,岂不是更加膨胀,那齐王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这样的对峙持续了一个多月,起初他们是在宣政殿前跪,后面接二连三的有人被抬出宫门,让国人看到齐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社稷之臣的,后面是到宣台宫大门去哭,哭先王,哭庄王,哭齐国无后,国无储君社稷不宁,国祚将断,社稷将毁。
以前到哭宫门这个程度,齐王就该妥协了,但这次哭宫门已经哭了三四天了,齐王还是无动于衷,老瞿平称病不参加朝会,接二连三有人上老瞿平府上拜访,想请他拿个主意。还有人既不愿得罪齐王,又在观望公子兼,干脆也称病在家,等着再看看形势,这样一来,罢朝的人就多了,齐王朝会时见殿中的位置空了大半,气得双目通红。
当晚,青卢宫中传出消息,齐王夜梦先王,想起当年自己还是太子时,就不贤不孝,令先王操心,如今当了大王又不能使得朝臣信服,齐王问先王,立公子兼为储君如何?
先王说,公子兼一双眼睛最像曾经篡权夺位将先王赶出泠都城的公子匡,令人十分厌恶,若他没有那双眼睛尚可考虑,否则不愿在宗庙陵寝之中相遇,齐王惊吓之下,抱病了。
紧随其后,青卢宫中又传出齐王臼儿的王旨,说公子兼为弟为臣温和谦让,有君子之风,齐王甚爱之,也想将王储之位给他,可是想着,若公子兼当了王储,将来就是齐王,百年之后要供奉入宗庙,如若父子黄泉之下相见,先王见到公子兼的眼睛又想起曾经公子匡篡权夺位时的惨痛经历,先王在泉下也难以瞑目,寡人已是不孝之子,不能再搅扰先王的英灵了,除非公子兼能丢掉自己那双令先王痛恨的眼睛。
众人看了看公子兼的脸:
——这也不像公子匡啊!
齐王说:寡人梦里也跟先王说了不像,但先王非说像,都是图谋篡权夺位,狼子野心之徒。那寡人能有什么办法,你觉得不像,那你自己跟先王说去。先王说了,公子兼要当王储,就要先挖掉自己双眼。
挖掉双眼,这还当什么王储。
齐王宣布完就也病了,紧闭青卢宫宫门,不见百官,原本百官用罢朝是为了威胁齐王,现在倒变成了他们逼迫忤逆大王。虽然确实如此,但……
公子兼和瞿宾都着急了,日日守在老瞿平身边,要老瞿平想想办法。
老瞿平的脸阴沉了数日,几次盯着公子兼的眼睛看,露出难以捉摸的神色,令公子兼都不由得浑身一凛。
心灰意冷的公子兼拒绝了门客所说去哭先王的提议,日日在府中饮酒消愁,酒醉之后,或咒骂齐王,或辱骂先王,更打算让死士去刺杀齐恕。
死士从公子兼的桌上拿了一个烤得油光发亮的大猪蹄膀,用院外的菰叶包上,边包边说:“之前先生建议在长安君回齐国的路上杀了她,你不答应,现在先生让你去哭先王,多好的意见你也不采纳,现在长安宫被保护得固若金汤,你想起来要刺杀了,公子,不如给某一队人马,某替你灭了山西列国,让梁天子把他祖宗牌位从宗庙里请出来让你去坐?”
死士包好蹄膀,拿着自己的剑从席上起来,丢给他一句:“公子今年还没有给我阿母买布做衣裳。”然后扬长而去。
醉态横生的公子兼朝门口掷出一个酒爵,红着脸大骂:“秃鹫!老饕!蛆虫!都靠我养着你们!我养着你们!”
养死士是真的要“养”,而不是抓一群孤儿关在一起相互残杀,活下来的才能受到主公重用,没那么血腥残忍,相反养死士不是养他一个人,而是养他全家。平民百姓不像王公贵族衣食富足,多的是吃不上饭穿不起衣的穷苦人,比起全家人一起挨饿受冻,不知道哪天就成为道旁饿殍,豁出一条命换一家人丰衣足食,死前能得到主公礼遇,死后还没有后顾之忧,对死士而言,这很划算了。而对权贵而言,自己不缺钱粮财物,多养几口人也养得起,但却可以让人豁出性命为自己办事,这笔生意也做得。这是桩双赢的买卖。至于感谢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的,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公子兼养门客众多,也靠这些门客出谋划策,但这些人里有真本事的少,滥竽充数的多,齐王臼儿不喜欢他,巧立名目鲸吞蚕食夺了他不少封地,又养着几千门客,就算有座金山也得被吃空。更气人的是,他还不能把人赶走,否则有损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君子形象!
思前想后,公子兼还是又备上厚礼求到老瞿平面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