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这场行动越演越烈,马上就到了血流千里,不可挽回的地步。
贾诩进言:“相国切莫恼怒,皇甫嵩尚在您的掌握之中。”当然,以他的手腕,自然不会劝董卓收手的。毕竟都城还在掌握之中。
董卓却说:“我这不是恼怒,我是心中戚戚,这么多人想我死啊……”
“树倒猢狲散。天幕之中所说的计谋都还没有实施。这些都城里的人,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罢了,相国若要把握朝政,可不能把可用之人都杀了,还需要一步一步收买人心。”贾诩劝谏。
董卓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董卓虽然恨极了,但也明白还不是时候,“那便暗中盯紧黄埔嵩,看看到底还有谁跟这件事情有关系。这边先处置王允一行人等。”
再说到皇甫嵩,少时举为孝廉、茂才,而后朝廷沉浮半生,跟董卓之间的关系是又嫉恨又欣赏。董卓早就想除掉皇甫嵩,总因为群臣的劝谏,他没能动手。世人都说生杀大权全都握在他的手中,只有他知道,每次杀这儿杀那个,朝中都是跪了一地,说不能杀不能杀。只是,这些人不除,对董卓来说,终是祸患。
只是这一次虽然还没有缉拿,去看着他的线人已经在路上了。
他们已经接到董卓的命令,如果黄埔嵩想要逃跑,就立刻抓住他,带他下大狱。
*
而另一边,胡赤儿等人假借军情全数逃跑。等牛辅想要追究此事时,已经找不到人了。他在帐外大发雷霆,还派人追杀,此事却最终不了了之。
董卓知道这个消息,终究罢了牛辅的兵权。
“这样会不会寒了他的心?”贾诩随口说。他早知道牛辅与董卓牵扯甚多。
“没办法,他死的太窝囊了。这下还怎么治军啊。”董卓对他早有不满。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不能被众人这般耻笑,董卓面子上也过不去。再加上水平是在有限,不如撤职。
董卓其实也相信了天幕的话,或者说,在他的思量中,宁可错杀。牛辅的言行代表了中郎将的威严,如今像一个笑话一样展现在天幕之上,董卓也只能自断臂膀。
后来牛辅找过董卓,不过终是与沙场无缘。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善带兵打仗,但倚仗董卓的势力,他总归想要握住些兵权。既不想做吃软饭的,也不想被人戳脊梁骨。
自此之后,他也想开了,也许自己并不适合带兵。于是,求着董卓给了他一个闲散职务,逍遥度日。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不够格的人带兵,会害了所有人。董卓心里自然跟明镜似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精彩的还在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