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要从都城外的华阴说起。
段煨,字忠明,出身于河西武威姑臧段氏,乃是董卓手下中郎将。
当年,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然后沿途布防,而段煨则奉命屯兵于华阴。段煨在华阴期间,并未对董卓这样的安排心有不满,而是身份一边,做一个人人夸赞的父母官。他为人正直,真诚坦荡,在任期间勤修农业,严以治军,使百姓得以丰衣足食,安乐太平。
亲至左右,远至百姓,人人对他颇为感激,口口相传。
安生日子就这么过着,段煨也没有争天下的雄心壮志,更没有煽风点火合纵连横的心性。
他虽然没有跟着董卓驻兵都城,只是在华阴做一个守将,不过想要做好一方父母官不容易,如此他却也怡然自得。
然而,乱世哪有真正的太平。他看到天幕上说起董卓之死的时候,就感觉到大事不好。
董卓之死,必会遭来动乱。如今董卓一家独大,尚且有一方安隅驻守,若是董卓一死,岂不又是群雄四起,八方争霸。
段煨不愿生灵涂炭,不愿背叛汉室,更不能放下自己的亲兵和县里的百姓。
如今都城大乱,他驻守的华阴却仍然安泰。
他听着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虽然心中难安,但未得军令,他迟迟不曾动身。
置身事外的日子过不了多久。
就在这天,他的门童收到了一封来信,此信正是从都城而来。
段煨心中一顿,不知怎地,一种不好的念头涌了上来。
他展信一看,是光禄大夫黄琬来信。
黄琬与他私交不深,为何此时来信?
他心里想到了可能与都城有关。
他便展信一阅。
信中先是对他大肆吹捧一番,对武威姑臧段氏欣赏有佳,而后详述了都城里这几天的变动,官员被杀,皇室受辱,百姓人心惶惶,更是将董卓比作“独夫”,请求段煨出兵,救大汉天子于水火。
信中言辞恳切,不求段煨救自己,但求中郎将为天下计。
段遗捏着这份信件,又展开看了一遍,他思忖着,左右踱着步子,这时一名幕僚走了过来,此人恰是他的心腹。
“将军,这是怎么了?”幕僚见他眉头紧皱,知道他有心事,开口问道。
段煨顺手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他,“喏,你看。”
一封信洋洋洒洒,辞藻华丽而繁复,言辞恳切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