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都城形势渐渐回到董卓的控制之中,他也秘密处决了王允等几位大臣。这才终于让他放下心来。
恰逢连年干旱,有大臣奏报,灾情连连,民怨沸腾。经观星所得,需要顺应天道,报于上天。而后众臣于朝廷奏报,百姓请愿,请求天子举行祭天仪式。
有理有据,还有人员支持,在都城动荡的阶段,董卓还是想要借着天子的名号,稍微找回一点民意。于是,董卓点头,天子应允。这事儿才算是可以继续办下去。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终于来到这天。
祭天在都城不远处的高山之上。此处风景优美,可观都城雄伟壮阔,也可看远处良田百亩。几个风水大师都来算过,这才最终定了下来。在此地设坛,上祭先祖,下安民怨。
天子驾撵从京城出发,一路来到了山上。其他众臣先行出发等待圣驾。不多时,终于来到了祭天仪式,众臣跪拜,高呼“万岁”。
只有董卓还不下车撵,明里暗里享受着众臣跪拜的待遇。
此次祭天仪式,乃是按照祖制安排,外面围着能说上两句的都是些有名有姓的大臣。而仪式的最高塔还得是天子亲自进入。应允请了些道士做法,以顺应天时地利。这是与众人与天子一同出游,自然安保规格也更高了一些。天子的护卫,董卓的亲兵,都跟在后面。
天子刘协穿了身隆重的衣袍,在众多道士围绕之中,难以言表的歌声传来,似乎是唤醒天上的神明。天子一路拾级而上,来到祭坛。祭坛乃是依照八卦阵法所修建,在高台之上是一个阵眼,在这里可以看见众人的位置。“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刘协站在此地,口中诵读着礼记,跟往常并无区别。
本来是风和日丽,只是祭台之上没有遮阳。正午来时,烈日直直照射在头顶,照的人昏昏沉沉。有些大臣都半眯着眼睛,就连董卓一旁的侍从都打起了墩儿。
“怎么还没完啊?”一个侍从小声地问。
“天子祭天也堵不上你的嘴吗?小心上天对你有怨。”另一个官职较高的侍从回答他。
应着是祭天的仪式,按照礼部要求的规范,一章一程皆有章法,天子焚香又祭酒,董卓只是远远的看着。
他一挥手,“搬到那边去。”
侍从按照他的要求将董卓的座位搬到了树荫底下。“还需要多久啊?”
“回禀相国,约是还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你们都看着点儿。”董卓说完,便睡了过去,打起了盹儿。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仪式仍然没有结束,董卓微微转醒,有风拂过,却也是燥热无比。
董卓又问:“怎么了?怎么还没结束?”
“约莫还要半柱香的时间。”
只见祭台之上烟雾缭绕。董卓差人前去查看,“你上去看看怎么回事?”
那名侍从很快就回来了,“是在焚烧艾草。”
“我怎么不记得祭天仪式里有这个步骤?”董卓质问。
“回禀相国,前些年都是简略祭拜,这次是完全按照祖制祭拜,祭礼自然需要更久。您要是不想留在这里,可以先行回去,我向陛下奏报。”
董卓摇摇头,这祭天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但是对于他来说,在这里也不至于落人口实。
“那便再等等吧。”
一旁有侍从给董卓扇着扇子,还有侍从递上了新鲜的瓜果。董卓坐在软座之上,却突然听见有人来报:“不好,不好,相国,陛下他……”
“陛下如何?”
“陛下,”来者指着祭坛,“陛下失踪了。”
“什么?”董卓听到这话连忙站起了身。“失踪了?这么多人都在这里,陛下怎么会失踪?来人,给我搜。今天就是把这座山翻个面,也得把陛下找到。”
董府的亲兵,还有他带来的队伍,得到命令,就分做小队,下山找人去了。这时候,董卓也想明白过来,什么祭礼,本来就是小皇帝为了逃跑的招数。
不过刘协为人懦弱,平日里也不常锻炼,就他那身体素质,想来也跑不远。董卓赶紧派人下山寻找驻扎在不远处的董越和李榷,以求共同寻找刘协。
“相国,此事不简单,要不要先回都城,再做打算?”他的参将前来询问。
董卓摇摇头,“人如果找不到,谁也别想走。”
此时,来的人众多,若是一起回都城,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刘协就更难找到了。只是此地并没有宫宇驿站,众人在此多有不便。
董卓只叫人向上走,向祭坛走去。那里是新修缮的,至少有个落脚地。
突然,在烽烟中,有火光传来。
“不好了,是山火。”
“着火了。”
此话一处,原来还能坐得住的皇亲大臣也都惊恐万分,再也坐不住了。
“竟然是有人放火烧山。”董卓生气地说。
山上植被众多,一下子就燃烧了起来。顺着植被的走势,火和烟都开始往上飘。
董卓见状,立马出面,组织大家救火。“救火,先灭火。”
“相国,我知道山的另一侧有一条山泉。”
董卓跟着这位侍从走,好在山的背面真的有一条山泉。
众人逃到了山泉附近,躲避火势。
就在这慌乱之际,董卓自然也顾不上旁人。等到了安全之地的时候,他环顾四周,大家顺着山泉席地而坐。此时他发现已经有许多人走散了。看来,这些人也都七七八八的跑路了。
董卓用泉水洗了把脸,坐下来歇息。
他派出去的小队陆陆续续回禀,“南边山上没有发现陛下的踪迹。”
“东边的悬崖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