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收到消息,北海迎来此等大胜,自然是跟着开心,“这下子可以请他们几位来徐州帮忙了。”
于是陶谦这就下笔给孔融和刘备写信,请他们前来相助。
刘备与陶谦曾有旧约,此刻于情于理应该站在陶谦一边。另外,刘备姓刘,且也是出自汉室,颇得陶谦的信任。于刘备而言,他也想借着这些壮大自己的军队和名声。如今虽说空有个平原君的名声,却总在外飘摇,寄人篱下。
而至于另外一边的孔融,也与陶谦交好。主要是他更看不惯袁绍和曹操。且陶谦发来求援信件,此时,自己的危机解除,更应该去帮一把陶谦。
陶谦虽然有这么多盟友,但是实力仍然堪忧,只怕加上这么多人马,也无法与曹操抗衡。此时的曹操大军已经连续打赢了好几场胜仗,军心正盛。只怕是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徐州。
陶谦这边四处求援,自然也找到袁术那里。他派了使者前往袁术住处。
袁术跟北边的袁绍曹操不对付,但是如今徐州之乱还没有危及到他。
袁术请使者驿馆稍做歇息,另一边就着急谋士,听听她们的意见。“陶谦与曹操之事,诸位怎么看?”
阎象说道:“袁绍势力在北方盘踞,曹操想要扩张南向陶谦,陶谦若是守不住了,下一个便是我等。我等于陶公实乃唇亡齿寒。”
袁涣却反驳:“曹操的兵力未必能吞得下徐州,况且曹操的军队多是北方骑兵,不善于向南边征战。此战未必伤及我等。可以坐山观虎斗。”
阎象却不为所动:“这天幕上都说了忧曹而亡。陶谦若是没了,徐州失守,下一个便直冲着我们来了。北边是袁绍公孙瓒,西边是长安,东边是素有战乱的北海,只有我们兵强马壮,且有水有粮,可不就是他们的眼中钉。”
杨弘看两人吵的厉害,便提议:“不如,我们也出点人马,一来阎象说得对,我们有兵有粮,自然是袁绍南下的目标;二来,我们跟陶谦也算得上邻友,若是陶谦降曹,对我们更加不利,不如我们出兵给陶谦一点抗曹的信心。若是一点兵力也不出,恐怕让其他诸侯诟病啊。”
袁术点点头,这确实是目前合理的方法,商议之后,袁术给出了五千兵马的增援。
*
孔融接到传信,正是陶谦发来的。
陶谦言之恳切,希望孔融和刘备等人能一起前往徐州助阵。
孔融见此地,有了增援,黄巾军溃败流窜,形势已稍微平复,便与刘备商议此刻是否驰援陶谦共同抵抗曹操。
“玄德,你看今日我收到陶公来信。”孔融说道。
“哦?不知陶公此信,所谓何事?”刘备问他。
孔融将信递给刘备,刘备看了看,“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我也收到陶公传信,正准备告辞前去。看来事态紧急。不如我俩一同前往增援。”
孔融点点头。“正有此意,那不如我们便一同前往。”
孔融饱读诗书,出发之前,便拟了一道奏疏上奏天子,诉说曹操如何罔顾圣恩,不顾百姓疾苦,擅自出兵,攻打徐州,这种行为是对朝廷的轻蔑。还请天子示下。”
天子稳坐长安城内,虽说此时已没有董卓专权,但仍在多方博弈之中,目前略占上乘的乃是李郭二人。
李郭二人并不想阻止曹操。
于是天子只是回信,知晓此事,严厉问询曹操,勿要做伤天害理之事。
曹操只是一笑。上述奏报天子,说早已告知陛下,此次出兵乃是为父报仇。起兵嘛,只是需要师出有名,要的是一个理由。这么一来二去的等消息传到长安,再从长安传回各地。早就等不及回信,这战争已经爆发。
曹操兵临城下,只说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连下广威,沿泗水直至彭城。彭城危。
*
另一边,陶谦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周边城池一再失守,曹操的大将两度斩杀陶军将领于阵前,士气大失,他也是一退再退。
陶谦又传信求助于青州刺史田楷。田楷收到信件,二话不说,便准备出战了。
田楷与袁绍打了好些年,这次他也出兵增援。等到三路援军都到了,也就是陶谦反击的时候。
曹操围攻郯县,正派人在城门口宣战,此时张飞带着一路人马从左侧而来,关羽率众从右侧突袭,刘备军作为前锋,和曹操的兵马交锋。孔融则从正面突围,把曹操的军队包围的攻势彻底击溃。这时,曹操大军不得不撤退,再另做打算。
曹操的部下曹仁乃是先锋军,先行去了郯县周围的地县探路,这一次将从其他地方入手。谁知,恰好碰上田楷的军队,又是一番混战,死伤惨重。
曹操则带兵前往取虑。取虑防守松懈,无力抵抗曹军。曹仁的先锋军和曹操于取虑回合,见曹仁军队死伤惨重,心下恼怒。“没想到竟然遇到了田楷。”
这下只好重新分了写人马给曹仁。曹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搜刮粮草,旧城废址不再有行人。如此便能减少兵力损耗,一路攻打。
如此这般,双方竟然成对峙之态。
陶谦一直想着如今趁着优势,不如反攻曹操,攻其不备。可是,他曾命令丹阳军先去探个虚实,却见周围的曹操的部下于禁驻扎在不远的地方。
陶谦找来了几位商议此事。
陶谦提议,“要不咱们出兵,半夜劫营?”
刘备点了点头,“曹操此时不在,于禁带的人马不多,确实可以一试。”
孔融问道:“那谁去呢?”
张飞此时站了出来,“我去吧。大哥,让我带兵前去,定能打他们个手忙脚乱,屁滚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