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 > 清太子的将军妻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从晚秣走后,康熙一直沉寝在悲痛里,对孩子撒手不管,孝庄无奈只得把保成抱到了慈宁宫扶养。曾经无比期待孩子降生的人,此刻却如洪水猛兽一般不闻不问,不知晚秣地下有知,会不会责怪他。

康熙都把自己关在乾清宫,不见朝臣,也不见外人。

听闻康熙不吃不喝,孝庄心疼的同时,也有些恼怒。

“皇上,太皇太后来了”梁九功进来回禀。

孝庄随梁九功直接走进了乾清宫,宫内一片素白,冷清阴暗,除了几盏烛火,再无其他,诺大的室内,一人一棺,显得那样诡异。

孝庄站在晚秣灵前,还没盖棺,棺中的美人安详美丽,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然走时很安心,这样懂事乖巧的孙媳妇走了,孝庄也是惋惜,毕竟这么多年,晚秣把后宫打理得很好,宫内是人人敬佩的皇后,宫外是百姓称赞的贤后,可惜,红颜薄命,竟这样年纪轻轻的就消香玉陨,实在让人叹息。

可,未来的道路还要继续走,前方的仗还得继续打,不容康熙过度沉迷悲痛,而忘了天下的百姓。

“皇帝,你要颓废到几时?”孝庄淡淡的问道。

康熙不答,只是盯着眼前的纸钱,他终于感受到曾经皇阿玛失去董鄂妃时那撕心裂肺的痛,对于父亲丢下江山而拥抱美人的行为,他似乎有些理解了。

“玄烨,这天下的百姓还需要你,前方的战事还需要你,你别忘了,当初你信誓旦旦跟哀家保证,一定会打赢吴三桂,收回权力,一统大清。”

康熙似乎有些动容,眼神转了转,却没有多余的动作,如今这些和晚秣的生命比起来,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看着不为所动的玄烨,孝庄真的急了,她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不同的两个男人,在为相同的事难过,她真怕康熙也丢下这江山,随赫舍里而去,如今的大清可比顺治朝糟糕多了,山河动荡,四面楚歌,如果再没有了君主,恐怕大清真的要亡了。

苏麻喇姑看着险些失去理智的孝庄,忙拉住了人“格格,小阿哥。”

孝庄暗暗吸了口气,尽量平缓的说道“皇后拼了命生下保成,如今半个月过去,你却没看过那孩子一眼,不知晚秣在天之灵,可否会原谅你。”

孝庄说完,也不管身后的康熙作何反应,独自走出了乾清宫,走在回宫的宫道上,孝庄忍不住忆起了陈年往事。

“这爱新觉罗家,还真是代代出情种啊!”

苏麻喇姑扶着孝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就如这些年,她陪在孝庄身边,从格格,到侧福晋,到太后,直至现在的太皇太后,每次都坚定不移的站在孝庄身边,这些年,也看尽了风景,看透了人情。

“皇太极是这样,福临是这样,如今的玄烨……”海兰珠,董鄂妃,赫舍里,他们何其幸运,得到了君王全部的爱,就留下她一个老太婆,守着祖宗的基业,看着儿孙辈固执的爱情无能为力,到底是什么让她这样呕尽心血的守着别人家的江山,似乎还是那该死的爱情,而她是个不幸的配角,终其一生,都得不到那人的一点关怀,如今却还替他守着他子孙的江山。

“格格,皇上会好的。”

那日以后,康熙终于渐渐的振作起来,每日起早贪黑的处理政事,把礼部的活全抢了过来,攥在手里,亲手为皇后写谥文,一切礼仪都要一一过目,只有这样忙起来,他才会不那么悲痛,直到五月二十七,终于忙完了一切。

亲封谥号,亲送仁孝皇后灵柩梓宫到巩华城。

苏麻喇姑脸色凝重的从外面进来,看到孝庄后,挥退了身边的人,说道“格格,皇上赐了皇后谥号,仁孝皇后。”

孝庄握着手里的剪刀,静静的矗立在一珠菊花前,一动不动,苏麻喇姑没注意到孝庄的异样,继续说道“所谓百善孝为先,自我大清开朝以来,历代君主皆推崇孝道,所有谥号皆为孝字开头,如今皇上却封了皇后一个仁孝,这是何意?”

孝庄放下剪刀,慢悠悠的转过身来,看着苏麻“皇上自幼登基,经历的风雨也不是一天两天,他一心想要做个圣仁的皇帝,这么多年,晚秣像及了她的祖父索尼,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当初赐婚虽然不情不愿,但晚秣却用她的行动和善良吸引了皇帝,夫妻本是同林鸟,皇上擒鳌拜时凶险万分,晚秣依然坚定的支持皇上,陪着皇上,甚至愿意为他而死,在玄烨心中,晚秣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妻子,如今晚秣先去,为了心中的那份深情,他自是要想一个和自己一样名声匹配的名字,一个要做圣仁皇帝,另一个自然是仁孝皇后。”

“可是,格格,皇上这样不合祖制,就不怕后世子孙效仿,乱了皇家秩序。”

“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还是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就随他们吧,哀家老了,只想过过太平日子。”

苏麻看着一脸疲惫的孝庄,忙上前扶着她进了屋。

晚秣的灵柩送去巩华城后,乾清宫一下空了下来,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康熙又失去了动力,每当夜深人静,呆呆的坐在大殿里,仿佛赫舍里还在一般,跟她讲讲朝政,讲讲历史,偶尔谈词论诗,或许说说她们的过去,一个人讲的津津有味。

“皇上,该去慈宁宫了。”梁九功一边收拾桌上的奏折,一边偷瞄着康熙,小心翼翼的说着,最近皇上的脾气愈发的阴沉,帝王的皇威展露无遗,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女一个不小心就挨板子,如今乾清宫内,人人自危。

康熙提笔的手一顿,疑惑的问道“去慈宁宫做什么?”

“皇上,今儿个是七阿哥的满月宴。”梁九功对保成一阵心疼,好歹是皇后娘娘拼了命生下来的孩子,这皇上转头就忘了,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出生在这皇家,刚没了额娘,这父亲也不管,以后的日子恐怕是难过了。

“哦,是有这么回事。”

“……”皇上啊,那可是你亲儿子,亲儿子的满月宴居然如此不上心?当初满心欢喜的有孩子了,如今生下来了又不管不问,还真是帝王心,海底针啊!

康熙穿戴整齐,出发去了慈宁宫,一路上繁花似锦,看着池塘里的莲花,随口说道“梁九功,让人把池塘里的莲子摘了给皇后送去,皇后最喜欢了。”

“……”梁九功抹了把额头的汗,不知该作何回答。

康熙说完,才反应过来,在路上站了许久,才抬步往前而去“算了”

梁九功松了口气,忙跟上前面的人。

宫中的景致从未变过,可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皇后刚过世不久,如今小阿哥的满月宴也冷冷清清,就后宫几位嫔妃和两宫太后,康熙看着简简单单的一桌饭菜,一阵出神,如果晚秣还在,今日的满月宴该是何等的盛大,何等的风光,一时间,疼惜起了这个从出生只见过一面的儿子。

“皇上,你来了,来看看保成”孝庄笑看着奶嬷嬷手里的保成,一手拉着自己,不停的摇晃,可爱至极,她打心底里喜欢这个重孙子。

“保成?”康熙呢喃着这个名字,奶嬷嬷忙把孩子抱了过来。

看着襁褓里白嫩可爱的孩子,康熙心底一阵柔软,这是晚秣拼命生下来的孩子,还让朕要好好保护他平安长大成人,朕欠秣儿的好多,这次不能再食言了,想到此,欲伸手抱过嬷嬷手里的孩子,孝庄出声呵斥道“皇上,满人抱孙不抱子,你又忘了。”

“朕要亲自扶养他,哪有不抱的道理。”康熙不理会孝庄,独自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吓得嬷嬷跪在地上不敢多言,更是让一旁的妃子暗恨不已,晚秣在世时,皇上已经为她废除了多少规矩,如今死了,还霸占着皇上的注意,还真是可恨。

“皇上”孝庄没想到康熙会做出如此决定,一时间都不知道这皇上是真振作了,还是越来越理智不清了。“皇上,皇后虽然去了,可是这后宫还有其他人,再不济,赫舍里家还有一个女儿,可以让她进宫扶养保成长大。”

“朕答应过晚秣,会亲自扶养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交给别人,朕不放心,从今以后,保成抱到乾清宫去吧。”

“皇帝”孝庄眼神犀利的看着玄烨,希望他改变主意,别感情用事。“如今战争未平,皇上该把精力放在政事上。”

“皇玛麽,孙儿心意已决,请皇玛麽恩准”

“你……”

孝庄看着康熙不言不语,她亲眼见证了康熙的颓废和悲痛,如今好不容易振作,也怕把他逼急了,丢下这江山和一家老小不管不顾的走了,同意了康熙的请求。

乾清宫内,有了保成的陪伴,康熙终于不在觉得日子难熬,他把对晚秣的思念移加在保成的身上,对他愈发的疼爱,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看的后宫的妃嫔一阵嫉妒,也令前朝的大臣跌破了眼镜,原来他们冷酷无情的皇帝陛下,也还有温情的一面,只可惜,这温柔只对一个人好。

作为政治权利的中心,紫禁城里从来没有闲人。

“你说什么?”孝庄看着殿下的人,她没有听错吧,康熙要立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为太子?

“玄烨,你要亲自扶养保成哀家不反对,你如何宠他哀家不管,可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还不知保成日后可有担当一国之君的勇气和魄力,这关系着天下黎明百姓的安危,关乎大清的国运,哀家决不允许你草率决定,如今的大清,风雨飘摇,且没有立太子的规矩和先例,哀家不同意。”孝庄第一时间反对康熙的决定,大清的未来,怎么能交到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手里,真是越来越胡闹。

康熙固执道“皇玛麽,孙儿还年轻,定会好好教导太子,让他做一个文武兼备的优秀储君,朕一定会倾尽全力让天下太平,四海归心,交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清给保成,不会让他像朕一样,腹背受敌,危机四伏”

“玄烨,你为什么就这样固执,你可知你今日立他为太子,往后要为他树立多少敌人,自古皇家无情,你往后还会有很多的孩子,早早让他站在风口浪尖上,玄烨,你这不是爱他,是害他。”孝庄苦口婆心的说道。

“皇玛麽,孙儿保证,绝不会动摇心中的信念,这大清未来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成”

“玄烨,权力的贪婪和腐蚀,你现在还不懂,往后你会明白的,听皇祖母的话,立太子一事,过几年再议。”

“皇玛麽,立太子,是巩固国本,稳定江山,反正这大清早晚是他的,早些日子又何妨。”

“你……”孝庄闭了闭眼,妥协道“既然劝不动你,那就随你吧,只愿有朝一日,你不会后悔,对得起爱新觉罗家的祖宗”你还有脸面对你九泉之下的皇后。

“皇上如今长大了,哀家管不动了,以后也不必来请示哀家任何事”孝庄起身随苏麻喇姑走了。

“皇玛麽”康熙失声的喊到。

二十出头的君王,热血方刚,总想做出一番事业,总想按心有所愿办事。

不知等到六十岁时,他似乎还有如今的热情,如今的血性,是否会记起今日老人的言语,是否会后悔。

康熙得到孝庄的首肯后,不顾朝臣的反对,马不停蹄的颁布了一系列圣旨,决定为活着的小皇子重新起名,以胤字排位,重新序齿,寓意从头开始,故保清改名胤褆居长,保成改名胤礽立为太子,十四年十二月十三举行册封大典,昭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钦此”

消息像风一样传达至五湖四海,一时间边关战士热血沸腾,打仗更加勇猛有力,接连传来的胜利,鼓舞了士气,曾经被夺走的城池一一被收复,逼退了三藩的军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