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 > 女巡按同人土木堡之变 > 第63章 事成

第63章 事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早朝刘非低垂着眉眼,静静的站在队列后面,等着眼前奉天殿大门的开启。

周边各位大臣几乎毫无声息,各个低垂着头,不发一语。

这时大殿的大门被从里面打开,刘非跟着队伍的人流步入奉天殿等大臣按照左右顺序前后左右站好,皇帝身边的第一太监金喜,从龙椅后走了出来,拾阶而上,站在龙椅旁,高声道:上朝。

台下的大臣闻言齐刷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外岁万万岁。

朱祁钰就在这一声声的万岁中踏入殿中,坐上了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

他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盯着跪在地下的大臣,薄唇轻启:众卿平身。

臣等遵旨,谢主隆恩,这声音响彻整个朝堂,下一瞬跪在地上的朝臣陆续起身。

等大臣们都起身,朱祁钰目光投向刘非的位置,随即撤回目光目光,垂下眼眸。

站在一旁的金喜,上前一步,望着底下乌泱泱的朝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落下,一句臣有本奏,刘非眼中闪过丝异样,余光看去,赫然是刑部李大人。

李大人出列,走上前,低垂头一字一句的禀告:陛下,臣刑部尚书李魁有事启奏。

朱祁钰看了一眼他手中的奏折,淡定的开口:李卿家,所奏何事?但说无妨。

臣年老体衰,想告老还乡,请陛下恩准,李尚书依旧低垂着脑袋,冷静的甩出这个消息。

这告老还乡的话一出,几乎让朱祁钰面上当场变色,即便是于谦,胡瀅,也免不了眼中露出丝惊诧,两人隐晦的对了个目光,若是旁人也就罢了,这李尚书,说不得也跟朱祁钰沾亲带故,更何况是大乱刚刚平息此时突然提出告老还乡,不得不让人生出些,狡兔死良狗烹。

这个想法,不止是在座的大臣,哪怕是作为皇帝的朱祁钰一瞬间就想到了,他几乎不用看底下,也晓得现在是议论纷纷的场景,他稳了稳心神,耐着性子安抚:李尚书,朕看你身子骨硬朗的很,怎么着也能在替朕多操劳几年,此时就喊着告老还乡,朕可不许。

说到这里,朱祁钰顿了下,扫了一眼朝臣,这才继续道:况且现在正值多事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朝廷现在可离不开李尚书,朕也离不开,这百姓也离不开,说到这里,他突然站起身,望着底下的朝臣,沉声问:众位卿家,朕说的对不对?

被皇帝黑沉沉的目光压过来、胡瀅,于谦忙率先应和:陛下英明。

剩下的大臣见状,也此起彼伏的在大殿上齐声高喊:陛下英明。

这出退休的闹剧,就这么被皇帝几句话搪塞过去,无可奈何,原本求去的李逵也只是跪下领旨谢恩。

刘非看着这荒唐的一幕在自己眼前上演,他从来没有哪一刻如此深刻的认知到自己就是个提线木偶。

朱祁钰安抚完李尚书后,重有把目光投向刘非的身上,他无比温和的把刘非叫出来:刘非何在?

刘非出列:臣刘非在。

朱祁钰看这从最后一排走到第一排中间位置的刘非,想到接下来要说的话,他目光奇异的温和下来:朕听闻,文大人遗孤,也就是你的继子,文小宝已经回家。

多谢陛下挂心,小宝已于昨日安全到家。

朱祁钰点点头,刘非听旨,文小宝乃已故巡按文必正亲子,念及文必正在世时,对朝廷忠心耿耿,一身正气,为国为民,功在社稷,就让文小宝去户部报道吧!

朱祁钰这几句轻飘飘的旨意,打的内阁一派措手不及,胡瀅是万万没想到,朱祁钰出手这么快,压根连隐藏都不隐藏了,直接动起手来。

许是怕刘非冲动之下做出什么犯上的举动,他先一步出列,不给刘非反应的时间,高声阻止:陛下,臣以为不妥。

如何个不妥?朱祁钰面上有些感兴趣的询问。

臣以为,胡瀅沉声道:文小宝年纪尚幼,性子顽劣,户部恐怕不妥?

是吗?朱祁钰似笑非笑的望向胡瀅:众卿家是跟胡大人一个建议吗?

此话一出,众臣瞬间哑然,面面相觑,都是在官场浸染了几十年的老狐狸,这位新上任的年轻皇帝想干什么,哪里瞒得了他们,虽说皇帝有猜疑心很正常,但是这做的也太操之过急,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手段真的是难看至极。想到这里,于谦从队列中出来,走到刘非身旁抬头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臣赞同胡阁老,文小宝年纪尚幼,此时若是让他进入户部怕是不妥。

朱祁钰没想到只是一个替补的就遭到两位股肱之臣的反对,摆明了站在朱祁镇那边,诚心跟自己过不去,他嘴角扯起一丝浅笑,漫不经心的把目光转向此时安静的跪在一旁,不发一语的刘非:刘卿家,文小宝也是你的儿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被皇帝点到,刘非瞳孔微缩,先是皇帝妃子的外家,上演一出告老还乡,接着是把小宝推出来、这皇帝压根不打算玩阴谋,整个一阳谋,皇帝明摆着告诉自己,他若是今日点头答应,那文小宝就是一颗拿捏他们夫妻二人的棋子,若是不答应,在皇帝眼中就是涉嫌勾结朝臣意图不轨,若是一个回答不得上意恐怕今日要交代在这里。

他脑子快速思索该如何破局,起念间也不过是须臾,他眼中精光一闪,语气恭敬道:臣以为,于少保,胡阁老说的有理,小儿顽劣,恐怕难登大雅之堂。

难登大雅之堂话音刚落,大殿中瞬间寂静下来,于谦,胡瀅震惊的抬头望向刘非的方向。

朱祁钰眼中闪过丝意外,倒是没想到他竟然站在胡瀅一党,明知他最忌讳结党营私,还敢?恼怒之下,面上倒是越发毫无表情,他漫不经心的把目光投向户部领头人杨大人身上:杨大人,你以为呢?

原本打算站在一旁事不关己的看戏,冷不防被皇帝点了名,本来这皇帝把文小宝这么个烫手山芋这随随便便就往户部一塞,就够心塞的,杨大人这原本还有些血色的脸上,也暗黄起来,他苦着脸看了一眼,面前跪着的背影,不着痕迹的擦了擦额角上不存在的汗珠,战战兢兢的走出来:臣赞同陛下说的,总不能薄待了忠臣的后代,虽说性子顽劣,这不刚好进来磨磨性子,这样一来也算两全其美。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朱祁钰很显然很满意杨大人的说法。

胡瀅跟于谦此时也看明白哪怕这事再难看,皇帝也打算做下去,为了个文小宝倒也不值得被皇帝猜忌,更甚至被划到太上皇一派,这么一想实在划不来。

更何况,事件的另一个主人还没发话,现如今静观其变就好,几个起念间,不管是内阁,还是于谦,以及众位大臣,只是片刻间就达成了协议,先静看事态发展。

朱祁钰听完杨大人的话,眼里闪过丝满意,他不动声色扫了一圈在场的朝臣,明显在于谦,胡瀅脸上看到了退却之意,他冷不防把话重新丢给刘非:刘卿家认为杨大人说的在理不。虽说是问刘非,眼睛倒是一刻没离开于谦跟胡瀅,以及满朝文武。

陛下,小宝这么些年一直长在乡野之中,性子向来是自由散漫的很,再加上贱内对他过于宠溺,把他惯的无法无天,这猛然让他规规矩矩,恐怕会压抑了本性,刘非说到这里停顿片刻,下一刻抬起头直视着朱祁钰的眼睛沉声道: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随着刘非的话音落下,殿内霎时又是寂静。

胡瀅手一滑差点把自己下巴上的胡子给揪秃,可见刘非这话到底是吓到他了,一开始的难登大雅之堂,已经算是内涵皇帝的眼光不好了,差点把他心脏吓得停掉,他真的是没想到这个刘非如此之勇,他胆战心惊的瞥了一眼于谦,那眼中明明白白的再问:一趟关外之旅,是把他脑子也留在关外了?

??????于谦满脸问号......

胡瀅再次以眼神示意:上赶着找死的,老夫这次头回见.......

于谦:什么乱七八糟的.......单方面切断眼神交流。

胡瀅..............

满朝文武此时看刘非已经是看死人的眼神,皇帝明摆着是打定主意了,按照大殿里其他大臣的想法无非就是顺水推舟,没必要非要抗旨,没想到这位刘大人不仅不识趣,还差点把阁老,跟于少保填进去,果真是读书人,一副死脑筋,半丝变通也无,连识时务者为俊杰都不晓得。

不止群臣被惊得目瞪口呆,朱祁钰也是没料到,这一副天塌下来的语气,虽说他早料到刘非会不同意,倒是没想到敢在大殿上据理力争,丝毫不把自己这条命当回事,这番孤注一掷,简直是把他气笑了,冷声道:很好,朕也算是个开明的帝王,那依刘卿家的意思,这四部,亦或者御林军,刘卿家挑一个吧!这样也不算朕薄待了文家。

这算是最后通牒了,帝王一怒浮尸千里,老虎头上拔毛一次就好,况且他等的就是陛下这句话,他挺直腰板,目光平静的望着高座在皇位上的帝王:臣晓得陛下对小宝的爱护之心,臣赞同杨大人的,只不过与其在京城磨磨性子,倒不如把小宝外派出去,好好锻炼下,一来接触百姓,二来为官者,当直面百姓的甘苦,才能设身处地站在百姓的立场,为百姓发声。

这番话可真是有理有据,听的胡瀅也忍不住暗暗点头,于谦眼神赞赏的落在刘非身上,这招祸水东引当真是高。

杨大人在旁衣袖止不住的擦拭着额头上不存在的汗珠,简直是瞌睡了给送了个枕头,马屁没拍成,还把自己折进去,他几乎可以感受到陛下那带着森森杀意的目光。

朱祁钰这回真是见识了,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这主意打的,他在深宫中都听到了,他不着痕迹的瞪了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废物,君无戏言,更何况还是自己亲自给跪在地上的这人送的枕头,他皮笑肉不笑环顾了一圈满朝文武,眼神颇有深意的落在刘非身上:卿家说的在理,那就依卿家的意思办。

成了,刘非心头一松,刘非跪在汉白玉砖上低垂着头,恭恭敬敬给朱祁钰磕了一口头,领旨谢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