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 > 清欢长有,娘子不常有 > 第4章 第三章【修】

第4章 第三章【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阿婆走后,杜时笙在床上翻来覆去,身体虽然沉重,头脑却似比往日还要灵活,正自盘算着在这大稷朝日后如何谋生。

前世她病了许久,年纪轻轻就卧床不起了,读过很多书,于各行都略懂一些,但却没什么实践。今日她喝鸡汤的时候,灵光闪现,或许自己便可以从美食着手。

前世独自生活的时候,时常研究美食,且尝试了古今各种食谱,色香味及卖相,自认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或许可以一试也未可知。

另外,小五儿已经开蒙,言谈举止已有了几分读书人的样子,自己算是有了与外界文字沟通的渠道,或许也有别的机会……

一番计较,杜时笙心中安生了不少,甚至有些小小激动,摩拳擦掌想要一展身手了。现下,她拿定主意,好吃好睡先把病养好,然后出去走一走,看看能琢磨个什么美食来挖第一桶金。

思及此处,杜时笙心下坦然,卸下千金重担一样,沉沉睡去。

第二日,孙阿婆如常去了绣坊做活计。杜时笙虽已觉得大好了,但孙阿婆仍旧不肯让她下地走动,又吩咐小五儿留在家中,再照顾杜时笙一日。

谁知,不多时,孙阿婆遣人捎话回来,绣坊有一批急活计,自己须得晚些回来。

见到小五儿一早就给自己端了鸡汤馎饦,杜时笙惊讶道:“今日不用送鸡汤去坊里的布道场了吗?”

小五儿摇了摇头,说道:“阿婆说不送了,先得咱们吃饱才行,神明不会怪罪的。”

实则,孙阿婆担忧的也并非神明怪罪,而是在坊长那说不过去,毕竟坊长这几年还是很照顾她祖孙二人的。

杜时笙想了想,说道:“那就依阿婆所言,咱们先吃,一会子杜阿姊做些吃食,你拿着送去。”

小五儿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与杜时笙一起吃起鸡汤馎饦来。

杜时笙原本没有特别高的期待,但是未想到,看到这碗鸡汤馎饦就被惊艳了一下,金黄的鸡汤中蒸腾起幽幽蒸气,汤水清澈,薄薄的馎饦片片分明,几片葱花和香菇碎点缀在微微露头的馎饦上面,与陶碗交相辉映,一看就是让人充满无限温馨回忆的家常饭。

味道虽清淡,但是馎饦滑嫩劲道,香菇又提了鸡汤的鲜美,杜时笙味蕾大饱。

“这是你做的?如何想到用蕈子?”杜时笙看着小五儿,有些惊讶地问道。

“杜娘子那日说大病初愈,不宜油腻,我便把鸡汤上层的油脂撇了出去,家里没什么青菜,只有昨日邻居阿婆送来的几个新鲜蕈子,便切了蕈子碎放到汤里。”小五一五一十回答。

“蕈子味道很是鲜美,怪道人都说,蕈子比烧鹅掌还好吃!”杜时笙对馎饦中滑嫩的香菇赞不绝口。

小五儿不解道:“蕈子便是蕈子,怎能比鹅掌还好吃?”

他虽未吃过鹅掌,但却知道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毕竟他还是读过属于吃货的呐喊——“且愿鹅生四掌”。

杜时笙笑道:“儿看过前朝一位诗人写过‘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就是说,这蕈子若是做好了,味道比烧鹅掌还香甜。”

杜时笙搬出了宋朝杨万里的《蕈子》,虽说多少还是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这资源贫瘠的古代,能吃上这样一碗鸡汤馎饦,还是让杜时笙十分感动的。

吃过早膳,杜时笙在院中转了一圈,盘算着该做点什么送去坊内。

孙阿婆和小五的宅子是一个青瓦白墙的方形院落,两间厢房一间主房,她住的是东厢房,小五与孙阿婆住在主房,厨房在西厢房旁边。

园内一棵杏树,荫荫挺立在院子西南角,春风乍起,已有不少骨朵儿爬上枝头。院内被孙阿婆规划的整整齐齐,一块养鸡,一块种了菜,石子砌起的小路也是打扫的干干净净。

杜时笙十分喜欢这干净整洁的院落,尤其是那块儿小小的菜地。初春季节,翠绿的小葱冒了头,娇娇嫩嫩,呼唤人的味蕾。

“小五儿,摘几根小葱。”杜时笙心里有了盘算。

走进孙阿婆家的厨房,虽没有什么名贵食材,但是收拾的整整齐齐,锅碗瓢盆都干净有序摆放,一篮鸡蛋吊在厨房角落里。

杜时笙拿了一些鸡蛋,见小五儿正好洗了葱进来,便道:“小五儿,家里可有面粉?杂粮面粉?”

小五儿把葱放在菜板上,应声道:“有的。”

说着,便从西边的柜子下边拿出来两袋面粉。

“小五儿,杜阿姊今天给你做煎饼卷鸡蛋,可吃过吗?”杜时笙一边舀了两碗面粉,一边问道。

小五儿摇头。

杜时笙笑道:“那今天便尝尝吧!”

她分次加水将面粉调成粘稠的粉糊,又用热水融了块石蜜加到粉糊中,放在锅灶边静置。又将四个鸡蛋打破,加盐搅匀,又在蛋液中加了两蛋壳水和一点葱花儿,待油锅一热,便将蛋液倒入锅中,只听“滋啦”一声,蛋液腾起金黄的油亮的泡泡,金黄的鸡蛋点缀翠绿的葱花在油锅中翻炒,炒蛋香气飘出来,小五儿不禁吸溜了一下鼻子。

待面粉糊醒好之后,她又借着油锅烙煎饼,由于没有平底锅,杜时笙只能用锅铲不断摊开面粉糊,保证煎饼厚度一致,掸水,让煎饼保持软而劲道。如此往复,一共烙了十张煎饼,却花了平日两倍的时间,煎饼也不如她前世做的薄,主要是这种柴火灶她掌握不好火候,又没有平底锅,着实不是很顺手。

小五儿早已闻到香味儿过来,一双眼睛盯着鸡蛋和煎饼,问道:“杜娘子已经做好了吗?”

杜时笙坐在板凳上,用帕子擦拭额头的虚汗,笑道:“做好了。”

小五儿到底是个孩子,看着在盘中的煎饼,鸡蛋和切的整整齐齐的小葱,舔了舔嘴唇。

杜时笙见状,便笑道:“要不,小五儿帮阿姊尝尝,拿到坊内去合不合适?”

小五儿又瞧了一眼,咽了咽唾沫,小心翼翼问道:“可以吗?”

杜时笙抿嘴一笑,拿出两张煎饼,给小五儿卷了鸡蛋和小葱,说道:“原本是十全十美,现下小五儿吃两个,便是阿婆八窗玲珑,小五儿才高八斗!”

说得小五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煎饼卷鸡蛋,吃了起来。

劲道香甜的煎饼包裹了满满登登的油炒鸡蛋,加了水的鸡蛋汁香四溢,再配上小葱的鲜辣脆甜,让小五儿一口接一口,直道:“好吃!好吃!杜娘子这做的是哪里的菜,竟这么好吃?”

“这是我幼时在一个食肆吃过的,据说啊,是齐鲁一带的吃法。这煎饼啊,要是有个平底锅做是最好的,不过现在也可以勉强一尝。将这炒鸡蛋和新鲜的小葱一起用煎饼卷上,你试试味道如何?”杜时笙把前世吃过的山东大煎饼的吃法,详细教给了小五儿。

杜时笙看小五儿猫儿似的馋样,笑道:“鸡蛋虽香,但极易吸油,吃多了容易腻歪伤食,这个季节的小葱啊,甜辣爽口,既能抵消鸡蛋的油腻,又能开胃消食,他两个一起吃,最配不过了。”

“杜阿姊说的极是。”小五儿两份煎饼卷鸡蛋下肚,与杜时笙距离拉近不少,连称呼都亲近了。

杜时笙见他吃的香甜,打开了话匣子,说道:“小五儿,你可知煎饼卷鸡蛋,还有另一种吃法?”

小五儿摇头表示不知。

“阿姊在书上看到,前朝啊,有一个燕京城,那里的煎饼卷鸡蛋,是将鸡蛋摊在煎饼上,再刷上特制的酱料,卷上青菜,小葱,依着喜好还可加上其他肉类,也是好吃得紧。改日阿姊再给你试试这种吃法。”

杜时笙将前世最爱的北京煎饼编了个典故,给小五儿讲了一遍。

小五儿此刻必是信的,杜阿姊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煎饼卷鸡蛋,她说好吃的,必然错不了。

不知不觉,小五儿两张煎饼已然下肚。

杜时笙见他心满意足的模样,笑道:“那将这煎饼卷鸡蛋送去坊里布道场,小五儿觉得如何?”

小五儿点头如捣蒜,直道:“自然是可以!”

说着,他便拿了家里的食盒,将杜时笙摆好的盘子,规规矩矩摆放在食盒内。

“等等!”小五儿正欲扣上盒盖,却听杜时笙唤道,“咱们摆个盘再送去。”

小五儿摸不着头脑,重复道:“摆盘?”

杜时笙对他眨眨眼,搬了椅子去院中杏树上摘了些叶子和花骨朵,又从小胡瓜藤上摘了几片嫩芽叶。她将那嫩芽叶与杏花骨朵儿放在煎饼上,摆成含苞待放的图案,又将炒鸡蛋分作四团,做成花朵的模样,衬以杏树的叶片,犹如四朵盛放的黄花一般。最后,她又用胡瓜藤上的一片大叶将小葱卷起,以枝蔓系结。

“杜阿姊,这哪还是菜,倒像是画一般!”小五儿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扒在食盒边赞叹个不停。

“当真?坊长真是这么说的?”

是夜,孙阿婆回到家中,听着小五儿绘声绘色地描述,今日杜时笙的煎饼卷鸡蛋如何大放异彩。

“当然,真真儿的,坊长说,这饭菜好不好吃暂且不说,如此赏心悦目的饭食,倒是堪比仙客来。”小五儿学着坊长捋须的模样,粗着嗓子说道。

“那便好!那便好!”孙阿婆笑得合不拢嘴道,“起初我还以为杜娘子娇娇柔柔的,必是不大通庖厨,没想到竟这般在行,老身惭愧。”

杜时笙,可长点心吧,那是你阿娘的书!

馎饦:是古代的一种面食,类似于现在的面片儿,面条。具体是面片儿还是面条,一直没有定论。日本至今还有一道食物叫馎饦,应该是唐代传入日本,而被保留至今的。

文中杜时笙夸小五儿做的好吃,是因为他选择了香菇和鸡肉搭配,香菇中富含维生素,鸡肉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二者营养均衡,搭配起来味道鲜美。如果喜欢,小可爱们可以在香菇鸡汤中再加些木耳,用来清除油脂,帮助消化,《大长今》中就曾有过这种做法哦!

这一章中的煎饼卷鸡蛋,是北方的一种吃法。以五谷杂粮和面糊,摊成薄薄的煎饼,再卷上金黄的炒鸡蛋,咬一口滋滋流油,是北方农家饭中十分常见的一道菜。东北更是会将小葱、大葱卷在鸡蛋中,吃起来清甜鲜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第4章 第三章【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