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风起
苗院判立即将情况禀报给了厉王与乔太守,厉王与乔太守得知此事欣喜若狂,急忙安排人手按药方大量煎药。
林清若担心瘟疫之病再度爆发,于是向上官胤说了些自己的想法。
上官胤听后便立即吩咐李时,带领士兵将平云坊外发现尸体的水井填平。
并将城内因瘟疫而身亡的百姓尸体尽数焚烧后掩埋,同时让人将仁医堂内蒸馏过的烈酒尽数洒至阳城各处。
阳城内得病的百姓们服用了汤药,一个月内便陆陆续续的痊愈了,阳城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热闹的样子。
阳城的几个喧闹的街市之中,百姓们正围在一起看仁医堂的大夫讲解瘟疫防治之法:“各位百姓,老夫乃是仁医堂的大夫,想必城内有不少人见过老夫。
大家可知我们阳城为什么会爆发瘟疫,是因为城内水源被污染了。大家平日里是否直接喝从水井中打上来的水?”
百姓都在点头:“可不是,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直接喝的,这样方便。”
大夫显然也听见了大家的回答:“那便是了,正因为大家平日里不注意,所以此次才会染上瘟疫。
从水井里打上来的水最好煮沸后再饮用,这样做也对自己身体更好……”
厉王别苑内,春分正和林清若讲述着她在街市中看到百姓们认真听着仁医堂大夫讲述的场景。
夸赞道:“还是小姐你有法子,百姓们都十分认真的听呢。”
林清若笑了笑:“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希望大家听了后会按照大夫说的做吧。”
阳城太守府内,乔广彬正向上官胤表示感谢:“此次多亏了王爷您和那位林小姐,阳城内得病的百姓才能如此快速的痊愈,阳城也避免了蒙受更大的损失。
王爷,请问我此次送上京的折子该如何写呢?”
上官胤心知乔太守是在询问折子中是否要将林清若写进去,他想起之前在京城林府中林清若对她说的话,于是便回答道:“照实写便可。”
乔太守闻言便心中有数了,他将此次事件的详细经过写进了折子里,并未隐瞒林清若的功劳,写好后便立即安排人将折子与年节的贺礼一起送往京城。
上官胤从太守府回到别苑后便去了清心居,刚迈进清心居便瞧见林清若正坐在书桌前,一只手撑着脑袋昏昏欲睡的样子,书桌上还放着一本翻开的书。
上官胤看到后脸上便笑开了,他走到椅子上坐下,看着林清若沉默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林清若好似睡饱了,抬起手伸了伸懒腰,睁开眼睛后便看见上官胤正坐在椅子上看着她。
林清若默默的将手放下,没好气的说:“上官胤,我这刚醒就见到你一声不吭的坐在这里,很吓人的好不好。”
上官胤听到后一脸笑容的看着林清若:“若若,我刚进来的时候看见你睡着了,便不忍心打扰你,你现在反而在责怪我。”
林清若撇撇嘴:“你这恶趣味啊,对了,你来找我有何事?”
听到林清若的问话,上官胤便止住了笑容,面上有些揣揣不安:“若若,今日乔广彬问我阳城之事该如何写在折子上。
我便自作主张让他据实写,不抹除你在此事中的痕迹。”
林清若一脸平静:“无事,乔太守反而帮了我的忙。原本我就是想立功,好让陛下能答应我的要求。
对了,阳城之事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我们什么时候回京城。
当初我离开时答应了祖母和母亲会在年节之前回去的,好好的与她们一起过节。”
上官胤想了一会儿,回道:“我在阳城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快的话半个月之后便能动身回京城。
若若,你还是同我一起回去吧,你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
林清若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三日后,阳城下了今年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阳城内的老人都说这时近十年下的最大的一场雪。
这场雪陆陆续续下了十日还没停,整个边关银装素裹,伴随着凛冽的大风,直叫人冷到骨子里。
辽国王帐内,耶律闻坐在王座上喝着羊奶酒,帐内舞姬跳着舞。大臣们也坐在下方喝着羊奶酒,吃着烤羊肉,好不热闹。
突然侍从来报:有几个小部族的三千多个牧民违背了王的旨意,已经出发去了阳城和云城。
应该是想同往年一样,去大夏周边村子抢东西过冬。
耶律闻听后勃然大怒,将手中的酒杯掷在地上。
舞姬当即被吓得趴在地上瑟瑟发抖,诸位大臣也在座位上噤声不语,王帐内一片死寂。
此时,王帐内走进来一位脸戴面具的年轻男子,他默默的走到耶律闻面前,向他行礼后说道:
“王,臣已知晓牧民之事,您不必太过生气。
虽然那些人违背了您的旨意,但是您想想,往年每到冬日,都有牧民如此做。
今年虽然我们施计令阳城百姓患上了瘟疫之症,但现下我们还在整顿兵马,需等雪停后才能出兵。
那些牧民恰好能令大夏那边放松警惕,届时我们再杀他一个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