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京城年节
军帐中,上官胤、林清若、夏候大将军、高将军和陈将军围坐在一块儿,品尝着桌子上摆着的美味的菜肴。
夏侯大将军十分开心:“北营的将士们过了一个热闹的年节啊,真好,北营很久没有如此热闹了。感谢林小姐,若没有火药,想必今日北营中会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可不是,辽国那十万都是骑兵啊,能征善战的很。而我们北营呢,才五万多人,还包括一千多个伤员、后勤副兵八千多人。
基本上,能战斗的也就四万多人,骑兵只有两万人,和辽国铁骑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说实话,不费一兵一卒便让辽国折了五万兵马,这我当初是想都不敢想的。
谁曾想,这个场景几日前就发生在我老陈面前。”陈将军说到激动之处,眼中还流出来泪水,高将军也在一旁不住的附和。
林清若被他们夸得有点害羞:“也是阴差阳错之下才研制出火药,诸位将军可别一直夸了,愧不敢当。火药威力强大,动静也不小,辽军都是骑兵,气势汹汹的冲过来。
动物的天性便是怕火、怕刺耳的动静,即使战马再通人性,,火药直接炸在边上,战马不乱才奇怪呢。那些士兵是掌控不住失控的战马的。”
说到辽军的战马,陈将军顿时又有话想说:“辽军骑的战马可都是上好的品相,这些战马要是都给我们,我们就能组个十万人的骑兵大营。放马在他们草原上,踏平他们的毡房……”
上官胤偏头看了他好几眼,对夏侯大将军说:“看不出来,陈将军还挺有志气的。”
夏候大将军笑着回答:“陈将军本来就是骑兵出身,最喜欢的便是战马了。
为了这个,他没少带人去草原上遛弯儿,每次都能搞回来一些战马。
昨天那一战,没抓到俘虏,战马倒是收回来不少,现在都养在北营后头的马厩里了。”
草原上的战马很珍贵,辽人一般都不会将战马卖给商队,即便会卖,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在军中大批量的配给。
除非是打了大胜仗,将对方的战马全部俘获,那个时候,谁俘获的便是谁的,朝廷是不会伸手要的。
当然,边军如果有了上好的马匹,也会向陛下进贡几匹最好的。
林清若低头默默的品尝起了桌上的菜肴,上官胤看着林清若脸上的神情便知晓她对战马之事并不关心。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庆祝几日前的胜利和年节。”大家便都举杯痛饮了起来。
整个北营内都是欢声笑语,一派热闹的景象。
而在遥远的的京城,随着年节的脚步渐渐临近,京城内外的气氛愈发浓烈起来。
皇宫的每一片琉璃瓦下,似乎都洋溢着对年节和新一年的喜悦与期待。
宫墙内外,红灯笼和花灯高高挂起,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街道两旁悬挂红灯笼和各式各样的花灯,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和门神,寓意驱邪避凶、迎接年节的好运。
市场上人头攒动,商贩们摆上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如糖果、糕点、水果、肉类等,百姓们争相购买。
街头巷尾有着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杂技、戏曲和说书等,吸引了众多百姓们的围观,增添了年节的欢乐气氛。
白日,皇宫内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明德帝带领群臣祭拜天地和祖先,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而夜晚,皇宫内点亮着无数宫灯,金碧辉煌,照亮夜空,到处彰显着皇宫的富丽堂皇。
明德帝在太和殿设宴,邀请王公贵族共度年节。
殿内金碧辉煌,龙椅之上,明德帝身着龙袍,头戴金冠,神采奕奕。皇后则坐在一侧,凤冠霞帔,仪态万千。
宴席上,珍馐美味琳琅满目,从各地进贡的佳肴到御膳房精心烹制的菜肴,无不体现出皇家的奢华与尊贵。
宫女们穿梭其间,手捧玉盘,轻盈如燕,她们的服饰色彩斑斓,宛若春日里绽放的花朵。
乐师们在旁奏响了悠扬的曲调,琴瑟和鸣,箫鼓齐奏。
宴会的高潮是诸位皇子向明德帝进献年节的贺礼。
首先上前的是大皇子上官珏,他将一卷由名家手书的春联双手奉上。
明德帝十分喜欢这位名家的字画,但此名家的作品甚少流露在外。春联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寓意国泰民安。
接着是太子上官煜,他的贺礼是一幅由他亲手绘制的江山万里图。
这幅画卷长达九尺,宽约三尺,画面上山川河流、城池村落栩栩如生,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