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喉头发干,如果她呼救的话,的确可以获救,得到太后的庇护,甚至可以告诉太后她……
这个念头闪过,她心惊胆战地看了眼上首的人,只见对方笑盈盈地看着她,似乎将她心中的想法看了个底朝天,她打了个寒战,慌忙爬到她的脚下,“臣妾愚钝不堪,娘娘愿意教导,是臣妾的福气。”
就算能借太后躲避一时,但太后娘娘终究是凡人。
若是,若是神明真的要惩处她,至少,出了气可以放过她的孩子……
云锦书打了个呵欠,“所以不打算给太后告状了?”
令妃浑身发颤,此前的疑惑有了解答。
皇上召见她,是因为皇后之故,必是因为皇后得知了她的想法,告诉了皇上,所以皇上才……
皇上这样依赖她……
令妃认命,她已经尽忠了。
自己是斗不过神明的。
就算她不为了自己着想也要为了孩子着想。
“娘娘!”令妃正要再次哀求,外面传来脚步声,是一个小太监领着太医来了,说是给令妃娘娘看诊的。
云锦书道:“叫太医进来。”
“是。”
九州清晏的前殿内,乾隆、太后、诸王公与大臣俱在。
秋风不时从窗子缝隙中掠来,给大殿内带来丝丝凉意。
太后见诸臣俱在,还来不及想清楚怎么回事,便见皇帝示意李玉上前拿来了一个匣子。
匣子是紫檀木做的,上面雕镂了龙纹。
傅恒几人的目光也被那匣子吸引,纷纷看去,和亲王心口一跳,这个匣子他们可太熟悉了……
他一共见过两次。
他余光飞快地扫了眼傅恒,却见傅恒垂目似乎在沉吟。
就在这时,李玉打开了匣子,禀道:“皇上。”
乾隆握紧了扶手,颔首,李玉打开匣子,拿出了里面的圣旨,乾隆示意和亲王上前,和亲王忙上前行大礼,“臣弘昼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玉在乾隆的示意下,将圣旨交给了和亲王,和亲王恭敬道:“臣接旨!”
眼看对方拿了圣旨就要退下,乾隆眼珠瞪大,死死盯着他。
傅恒察觉,道:“皇上可是要和亲王读圣旨?”
乾隆几乎力竭,他既要可知不在众臣面前露出丑以相保持帝王的威严,又试图发出声音来号令诸人,可偏偏身体已不由自己控制,落差淹没了他,他努力才没让怒火冲出胸腔。
心中风暴翻涌过后,他平静地点了点头。
和亲王忙打开圣旨,目光飞快扫过圣旨的内容,诧异顿时跃上心头。
皇兄竟要立储君,而且是……
他忙收敛纷杂的心思,却在读的时候微微停顿了一瞬,太后还在。
他忍不住确认,“皇上,此刻宣读吗?”
太后察觉,心中不悦,道:“皇上如今正要你们分忧,吞吞吐吐难道是存了什么别的心思吗!”
和亲王尴尬,碍于皇帝积威甚重,他着实不敢当着太后的面读。
乾隆愠怒地看着和亲王,和亲王会意,连忙道:“太后教训的是,臣现在就读!”说着在众人面前大声宣读起圣旨来。
太后听完圣旨内容,大惊失色,几乎要上前扯过那圣旨,看看立的是何人,莫不是和亲王念错了??
她惊讶地看向儿子,想从他得神色中辩驳,却不想触到了一片疑惑。
她那好儿子仿佛在说,额娘不是说立十二吗?为何如此惊讶?
太后忙收敛了面上的惊讶之色,可是心中的怒气却是压也压不住,“皇帝千秋鼎盛,立储之事须得多多思量考量,如今匆匆定下,是不是操之过急……”
乾隆有千句话顶回去,可是此刻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只能任由太后说下去——
弘昼心说太后的意思似乎是反对?
他琢磨了一瞬,太后应不是反对立储,而是反对十二阿哥吧。
他不敢做声,这时庄亲王允禄忍不住道:“此事关系重大,想必皇上深思熟虑过了。”
他不喜太后插手朝政,不由看向皇上,道:“皇上召见臣等来,还让和亲王宣布,想来是叫臣等为皇上分忧安定社稷,臣等不敢辜负圣旨!”
乾隆握紧扶手,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