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孩子们都计划好了,咱们跟着玩就是呗!”包父冲老伴眨眨眼。
“也是哈,都不记得,上次全家人一起旅游是什么时候喽。”包母百感交集。
“爸爸妈妈想得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玉贤咬住包旸剥好壳送嘴边的大虾。
“先吃饭,吃完饭再想想要带什么行李!”包母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儿媳。
除夕这天下午,方家老父亲一睡完午觉,就催促方老师两口子赶紧去把亲家接到这边来,接着跟老伴一道在院子里挂灯笼,又着意多添了两只小的,寓意老方家又添了俩家孙。老父亲还亲手在小灯笼上各写了个“和”字,一语双关,既是孙儿的名字,又象征着一家人眼下的日子和美睦乐。
稍时,方老师和玉贞接来了玉家二老,伴着长孙方稷领小穗、小秋和小穆一众弟妹推门迈入方家小院。
“哇,灯笼都挂好了啊!”小穆兴奋地拉拉方稷,“哥你瞧,上面还有字呢。”
“嗯。这是特别为婶婶的俩小弟弟准备的……”方稷打量着两只小灯笼说。
“咦,怎么只有小弟弟的,没有我们的吗?”小穆努了努嘴。
“我说,你怎么还吃小弟弟的醋啊,羞不羞……”小穗和小秋取笑小穆。
“你忘了吗,我们以前都有的啊。只要添了新的家庭成员,爷爷一定会预备小灯笼。”方稷告诉幼弟实情。想当初,笑誉姑姑把欧文生在国外,爷爷奶奶虽然见不着面,也还是照例挂了个写字的小灯笼祈福。记得那时上面是个“笑”字——老人家并不知道小外孙的名字,只能用日思夜想的女儿名字来代替。
主屋内,两边的老人热情寒暄,相互拜着早年。
玉家外婆脱掉外套,露出一件大红毛衣,和方家老母亲的毛衣颜色一模一样。如此凑巧,惹得两位母亲乐呵不止。
“敢情您二老早就合计好啦?”玉贞拍手叫好。
“我跟你婆婆啊,这叫不约而同……”玉家外婆笑着回应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