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平江县丞府上,本就是赈灾而来,萧世子他们一行人都住在县衙附近,行事更方便些。”周忻一边伺候她洗漱一边回她:“小姐睡了好长的时间,天都快黑了,我便想着先叫小姐起来用完晚饭再休息。”
“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你可有差人送信回府上,也让父亲母亲知晓我已经平安到达了。”
周忻好似知道她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很是从容的回道:“萧世子吩咐过,快马加鞭先送信回去,若小姐还想写封家书,可以等明日再托人送回京。”
楚云昭听了也十分满意他的安排,“他倒是个心细的。”
“世子爷对小姐的事情一向上心。”
晚饭也是十分简单,几道小菜再加上一份汤,与她在京城中吃的很是不同,但比这些天在外行走时已经好上很多了。
萧尘策给她盛了碗汤递过去,开口道:“平江灾民多,粮食也要省着吃,倒是苦了你了。”
楚云昭并不在意这些,她虽然没有出过远门,可也不是吃不了苦的人,她接过汤碗,回道:“本就是为赈灾而来,自然一切以百姓为主,若是他们每日需要搭棚施粥咱们却大鱼大肉就是本末倒置了。”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楚云昭瞥了他一眼,有些羞涩的说道:“怎么来了平江,变的如此孟浪。”
萧尘策给她夹了菜,笑着说:“多日不见,云昭多担待些。”
楚云昭不想跟他说这些,转而谈起灾民的事情,问道:“灾民如今都是怎么安置的?”
“灾民多安置在城西,齐王他们施粥也在城西,部分灾民生病后,为防止传染更多人,就被转移到了城南。”
萧尘策怕她不放心,补充道:“城南找了块地皮,我手下的兵将都在周围巡逻,林大夫每日都住在附近看顾病人。”
果然楚云昭听了这话,继续追问:“那齐王和曹侧妃每日都去吗?可能保证灾民温饱?”
“尚可,虽然他们来此可能有些不轨之心,但施粥也是每日都去的,再加上你送来的棉服,可以支持一段时日。”
既然城西有齐王两人在,楚云昭也不好再去,若是被误会抢功劳可就不好了,更何况如今城南生病的灾民更需要关心,“既如此,明日我带周忻去城南看看,你可要先去给林大夫知会一声?”
“吃完饭我让人去说一声,明日我陪你一起去。”
“有周忻在……”
萧尘策当即打断她:“我不放心,你明日第一天去,等之后我忙就不陪你去了。”
不得不说,萧尘策有时候做事还是能看出他骨子里的霸道,也可能是做将领的那几年让他有些习惯说一不二的。
第二天清晨,楚云昭洗漱完就随着萧尘策去了城南灾民聚集地。
果然不远处有许多身穿盔甲的士兵的巡逻,萧尘策解释道,之前灾民刚开始得病时,由于齐王操纵言论,让人们觉得是疫病,很多人怕被传染,怕得了病直接被拉去斩杀。
不少人开始四处逃窜,若只是衙役去阻止,总有些人不怕的,还会伤到无辜的人,萧尘策这才组织了手下的人轮流值守。
每过几日,他还会带人到县城周边去巡视,尤其是一些人少的地方,容易被一些乌合之众占山为王,抢劫来往的人。
天灾本就还没解决,若是此时再起了人祸,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只能说他这般安排效果也十分不错。
楚云昭看到林大夫忙的团团转,忍不住感慨道:“林大夫真是医者父母心,住在这也一定是为了看顾病人。”
谁料林大夫听到了她的话,朝她拱了拱手,回道:“不敢,常乐县主才是心慈之人,此次县主召集京中贵女为江南灾情捐款,并将募集到的金银换成药材和棉服送来,这才解了平江的燃眉之急。”
“京中也有不少人担心平江百姓,不过她们不便出门,只能出些金银之物,让我换了需要的东西送来。”楚云昭解释道:“你们能用上便是最好的。”
虽然她说的轻松,但林大夫很是庆幸:“来之前倒是带了不少粮食,棉服棉被这些也有,不过药材却没带多少,就连我都是萧将军谨慎才带过来的,本也以为是用不上的。”
“如今看来倒是多亏林大夫在此,不然这些百姓不知还要吃多少苦。”
萧尘策适时开口道:“城南已经熏了艾草,也派人到城西去发姜汤了,驱寒保暖是最合适不过的。”
只要生病转到城南来的人渐渐减少,那城南的压力就轻了不少。再在城南熏些艾草,又有汤药用着,想来城南很快就要空了。
几人正说着,突然岩昌过来禀报:“世子爷,齐王差人来请世子爷和常乐县主到府上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