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昭听到这话十分高兴,却没有一口应下,她笑着回道:“有百姓念着,是我和世子的福气,不过我们婚事还早,更何况平江如今正是万象更新之时,实在也不必准备些什么。”
“正是无缘县主与世子婚事,这才要先送上礼,还请县主不要退却。”
说着,他不等楚云昭再说话,直接站起身来,从袖中拿出那份楚云昭之前已经听到岩谷提起的万民书。
楚云昭虽然没接过万民书,但也不是无知小儿,一见此物也有所猜测,她本想开口说些什么,下首的李老率先开口。
他将手中的物件双手捧着,微微躬身,开口道:“这是在下几位老儿与平江百姓献与萧世子、献与县主的万民书。 ”
其余两位也在他身后躬身作揖,齐声道:“还请县主收下。”
楚云昭有些受宠若惊,她没想到这万民书也有自己的一份,片刻后她回过神,说道:“这般贵重的东西,我怎受的住。”
“县主送来的药材,可是救了不少百姓性命,若只是水灾饿肚子,说句不好听的,挖草根食树叶也能撑上两日,可这病来势汹汹,不过几日就可要人性命,还会让百姓心慌。”
他说完,后面的人又补充道:“如今天灾,人心不齐易生事,县主送来药材,又日日亲去城南,实在难以让人不为此动容。”
最后,几人得出结论:“世子为百姓劳心劳力,县主也不遑多让啊。”
楚云昭听了这话也十分感动,她做这些事情虽然是为百姓不图回报,可总有人用心记得,就让人很是高兴。
但对于万民书,她还是有些犹豫:“可这万民书,我实在担当不起。”
说完,她想的萧尘策,补充道:“更何况既然这是赠予我们两人的,怎么也得萧世子知晓才行。”
可几人就是故意趁着萧尘策出府才送来的,想着楚云昭一个女人,总比萧尘策这个战场将军好说动些。
正当几人僵持的时候,萧尘策终于到了。他一身藏蓝色衣袍,往日他出门都是铠甲居多,如今平江渐渐稳定下来,他也就不必日日提防了。
萧尘策虽然已经知道几人是为何而来,不过他还是问道:“各位耆老怎么来这了?水灾刚过去,正是需要各位带领百姓重建家园的时候。”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李老先开口:“萧世子,听闻萧世子与常乐县主不日即将启程,鄙人带着几位老哥儿来送送。”
萧尘策转身坐在首位楚云昭身旁,回道:“几位也都是德高望重的,更是上了年龄,怎么好劳烦各位相送。”
李老将之前对楚云昭的说辞又说了一遍,又捧起那万民书说道:“此次前来,是为送这份感恩。”
“我等都是奉皇上旨意而来,更何况京城送来的粮食、赈灾银子都是朝廷拨下来的,县主送来的药材那是京中贵女捐赠。”
萧尘策朝京城方向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各位念着京城的恩就好。”
楚云昭也跟着附和:“平江百姓受此之灾,京城段然不可能不管,不是我们,也会有旁人来,实在不必特意送来……”
她还没说完,地下有人忍不住开口:“若是换了旁人,可不一定有世子和县主这般好的心肠。”
“我们几个虽然上了年岁,倒也不至于老眼昏花,京城来的也不止你们两位,可旁人怎么做的,两位怎么做的,咱们都看的清楚呢。”
李老看他一眼,出言打断:“好了,有世子念着咱们就够了。”
萧尘策和楚云昭猜到几人说的是齐王和曹悦薇,可能刚开始他们来到平江施粥,自然有人感恩戴德,可时间一久,便能察觉出不同。
曹悦薇是平江人,她做得好,旁人也多会觉得她富贵了回馈乡民理所应当。
几人说完,李老躬身,双手捧着万民书举过头顶,情真意切的说道:“世子、县主,这东西你们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啊。若是让门外百姓知道我们此行落败而归,怕也是无颜再面对父老乡亲了。”
萧尘策闻言看向楚云昭,半响后他缓缓点头,出声道:“既如此,就多谢各位了。”
说着,他将双手捧着的时候万民书递到楚云昭手里。她愣了一下,随即也忍不住扬起了嘴角,轻声说道:
“我们既已收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外面百姓的礼可万万不敢再收了,烦请各位帮忙劝劝乡友故里。”
说完她用余光瞥了一眼萧尘策,他立即也附和道:“各位的谢已经送到,礼必须收回。”
几人听了此话面面相觑,但看他们俩这般坚持,也只好称是。
楚云昭等几人出去后,看着手中的万民书,十分高兴。虽然她刚开始不止捐款还要来江南更多是为了萧尘策,可来到之后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也起了恻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