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被李榷连成一条线,郭汜的思路也清晰了起来,“那便依照你的意思,我跟着你一起打入都城。”
既然是乱世,并没有谁比谁高尚,谁又比谁卑鄙。
此时的徐荣接到这一封密报,他正准备驰援董卓。
虽然徐荣之前也在天幕之上,但是天幕语焉不详,以至于徐荣对自己的未来感到颇为怀疑。
可是收到董卓的求救信,徐荣身为西凉军的一员也不得不前往,他正走出营帐,却听见报告说道李榷郭汜带着大军赶到都城门口。
“徐中郎将,李榷郭汜带着大军赶到都城门口,守城将士拦不住他们,他们硬要闯。”
徐荣说道:“走,咱们看看去。”
守城将士自然是不允许二人带着大军进城的。
董卓在的时候,他们乖乖听令。如今董卓不在长安城里,谁也管不了他们了。
两边都不肯后退,随后便在城门口起了冲突,只是守城将士不过百人,而李郭二人的士兵却有万人之多,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
李郭二人便冲进都城而来。
徐荣带着人马恰要出城,二人却要入城。
徐荣便站在了队伍前面拦住二人说道,“你们两个究竟为何如此?相国在城外遭遇不测,你们为何不前往救援?”
可是,二人却完全没有把徐荣放在眼中,毕竟徐荣如今也是个中郎将,而李榷也已成为中郎将。两人算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李榷的马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傲气,又向前走了几步,直逼徐荣说道:“我如何做还需要跟你汇报吗?”
徐荣听闻李榷此言,便不再打算出城救援了。
倘若他一旦出了这座都城,董卓回不回来不知道,他徐荣肯定是进不来了。两人虽然没有深仇大恨,但此时利益当前,兵马为先,谁也不敢关上自己身后这扇门。
“你想要干什么?李榷?现在都城可不是你说了算哦?”
李榷挑衅地说:“不是我说了算,难道是你说了算吗?徐中郎将。”
那天幕上口口声声称徐荣已死,而又口口声声说这李郭二人杀了王允,占领都城。那徐荣此时也不过一个将死之人,李郭二人俾睨天下,怎会把他放在眼里。
只见大军从徐荣身边穿行而过,徐荣却不让行。他的将士自然要为了维护都城的稳定,两人便率将在都城内大打了起来。
既然在都城里打,那自然是掀了隔壁的铺子,又挑了谁家的衣服。只听见轰轰隆隆,尖叫声,骂喊声,都城内一片乱战。
两边焦灼,打了一会儿。李榷又打到了并州军的门口,只见高顺正在训练士兵。
这一下子又激怒了李榷。他想起来并州军和西凉军的过往种种,此时他们已经斗得稀烂,却留着并州军在此。坐收渔翁之利。
那可不行。
李榷带兵攻入并州军军营之中。
直到此刻,再分不清谁是谁,都处于一片乱战之中。
好在段煨先派了一小队先锋回到都城,打听到京城混乱的情形,段煨便将刘协安置在城外一处驿站歇息。
而将士也在那里安营扎寨,以求度过这个喧闹的时期。
等到他们得到消息,这都城已经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段煨才带着刘协回到都城。
要说都城这一战谁赢了,其实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李榷和郭汜,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李郭二人,最终能在京城之战中拔得头筹,那不得不说天幕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要说大家一点都没有相信天幕所言,那定然是不可能的。前面有已经死去的张角和何进,作为铺垫,人人内心之中都会潜意识里相信天幕所言,因此他们也相信徐荣将死。
当徐荣在都城街道上,被李榷一剑刺中胸口的时候。
所有的看客都是:“哦,徐荣死在了这里。”
至于名不见经传的并州军统领和很少被提及的并州军,更是不在话下。李郭二人带领的西凉军似乎是占着先天时地利人和,一下子便获得了都城军队的管理权。
而后便是一些清扫的工作,徐荣的旧部大多数都不再反抗。他们毕竟都是西凉军,实在没有必要在都城内混战,并对于普通将士来说,一战成败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
而对于并州军来说,就更没有反抗的必要了,因为他们长期处于被打压的状态,此时又多折损了些人马。本就孱弱的并州军,此时更加式微。
李榷吩咐手下清理战场。
此时段煨带着大军,护送天子刘协回到都城。
守城的将士如今已经换成了李郭二人,但即使如此。看见天子回鸾。守城将士也不敢加以阻拦。反而百姓沿街庆贺,天子终于回来了。
刘协坐在天子圣驾之中,看着都城之内,近两日之间便天翻地覆,心里五味杂陈。
汉献帝入朝之后,加封段煨为忠奋勇将军。他以为此刻命运终于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京城之中,还有其他西凉军。李榷郭汜二人与段煨成对立之势,贾诩也投靠了李郭。至此虽然改变了董卓一家独大的情况,但同时各方势力缓慢显著起来。本来以为刘协从董卓的手中逃脱,便能够掌握自我,其实是从一个爪牙落入另一个爪牙。刘协心中应该也明白,若非自身实力强劲,便总归成为傀儡天子,不是这方拿捏便是那方拿捏。自此后几年刘协便一直处于多方博弈中的傀儡天子。直到李郭二人势力愈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