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士兵的呼喊之声越来越强,马匹的马蹄声嘀嗒嘀嗒踩在山坡陡峭的山路上。
看来真是董越来了。
董卓“哈——哈——哈——”向天大笑了三声,“我就说我还有后手。”
却见段煨犹豫的神色。
段煨的副将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段将军还需早做决断。”
说着便向董卓一行人冲了过去。
董卓那一小队人已经激战了一晚,此时更无力反抗、
哪怕他们听见山下锣鼓喧天,火光涌动。
段煨迟迟没有出手,他还想着也许这是一个能够缓和关系的机会,但是他手下的副将,已经先起一步与董卓搏斗了起来。
董卓本就出身行伍,身材彪悍,一人更能打得过几个人,那名副将虽然身手矫健,却不是董卓的对手。
董卓三下便将段煨的副将撂翻在地。
“将军可别听他拖延时间了。”
段煨思索,此时若不能一举歼灭董卓,将来董卓必将杀他而后快。
跟随他的亲友将士,甚至暗中支持他的百姓们,可能都将被董卓所害。
段煨此时终于下定决心。下令冲杀。
众将士听到段将军的号令,便一齐上前将董卓一行人,董卓双拳难敌四手,被击杀在山上。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不多时,便听见董越带兵攻上山,此时形势立马扭转。
董越大军刚刚赶至此,而段煨的军士却已经过一番苦战,两人对峙。
段煨此时拿出了刘协的诏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董卓乃是逆贼。意图谋权篡位,段煨被封为奋勇将军,为勤王而来,若是有弃暗投明者,皆保留原职位。若是仍然心系董贼,罪不容诛。”
董越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发生的如此迅速,他问道:“那相国呢,我要听相国说话?”
段煨却回答他:“逆贼董卓,葬身此地,就地伏法。”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董越见大势已去,便归降了刘协。
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孤山出发,准备回到都城,再做修整。
此时两边伤亡皆不算惨重。
董越虽然接到董卓的求援信赶来,但他也不准备将自己的手下兵卒,全都如此浪费牺牲了去,便决定见好,就跟随段煨和刘协回到都城。
只是他们回到都城的时候,却发现都城也早已经变了天。
董卓确实发了三封求援信,一封到都城,给自己的西凉军都城驻守的徐荣;一封发给驻扎在都城外的董越,而另一封发给了同样驻扎在都城外的李郭二人。
如今董越接到求援信已经赶到,而其他两人却仍然不见踪影。没想到竟是在都城发生了兵变。
*
李榷接到求援信,心中一惊。
李榷赶紧找来郭汜商量对策。
“相国刚刚发了封求援信,说是他们在孤山祭台之时,陛下居然走丢失踪了,此刻又是被段煨大军包围。让我们赶去救援。”
郭汜拿起信看了一眼,“没错,只是我们去孤山,路途并不远,不如此刻点兵出发。”
李榷却摇摇头。“我们出发又有何用?你说这大汉天子,为何是天子?”
郭汜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天子自然不就是汉室天子,那便是刘协啊。”
李榷说道:“刘协是大汉天子,而董卓。既然要去找刘协,那如何抓得到呢?”
“此言何意?”郭汜仍然不知李榷在说什么意思。
“郭兄,你平时未曾注意到吗?这天子处处皆收到董卓挟制,此时却说,陛下失踪,我怕此后大有文章,不如咱们就坐镇都城,没准也能逮到陛下呢。此时我们再去孤山,已是驰援不及,不如直接守好都城起,这岂不是瓮中捉鳖守株待兔。”
郭汜拍手直呼,“好计策,好计策。”
两人既想守着都城,坐收渔翁之利,那必须得进入都城。
此时仅仅他们两人和亲随停留在都城内,大军却在都城外扎寨,若是等到董卓和刘协回来,一切都已来不及了。
李郭二人,嘴上虽然说是为了帮助董卓守好都城,但实际上心中早已起了反意,李榷又跟郭汜说道:“你可还记得天幕上说咱们兄弟二人最终破了都城,咱们杀了王允,如今王允已死,却不是死于我二人之手,但是这个却是实打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能趁此机会一举拿下都城。”
郭汜心中自然也有如此豪言壮志,但是却碍于无法独自掌兵,无法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