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徐州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与紧张的氛围中。曹操的大军如同黑暗中的猛兽,悄然逼近城池。城外,火把点点,在夜晚照应出了一头猛虎的形状,今夜注定将是个不凡之夜。
曹操站在高地上,望着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他早已惦记多时。此刻他慧眼如炬,目光坚定。如今,于禁已经带着粮草与他汇合,兵马和粮草都已经就位。再跟陶谦耗下去,只会更糟糕。他身边的夏侯惇和于禁肃立。“曹将军。”
曹操转头看了看这两位,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今晚,我们要一举攻下徐州。子翼,率领先锋军从东门突入;于禁,你从西门策应。”
夏侯惇和于禁同时抱拳领命,“是!”
“出发前,让大伙儿都饱餐一顿。”
“是。”
曹营的粮草储备不足,加上长期征战没能及时供应粮食,士兵们本来只能勉强裹腹。如今大战在即,粮草官再不需要竭尽所能控制粮草,让大伙儿吃了个饱饭。
城内,陶谦坐在指挥帐中,神色凝重。刘备和孔融在旁站立,神情亦不轻松。
刘备缓步上前,沉声道,“陶公,曹操来势汹汹,如今似乎已成合围之势。他们在城外驻扎,兵力雄厚,我们如何应对?”
陶谦叹了一口气,目光忧虑,“曹操野心勃勃,此战非胜不可。好在有两位扶持,我才能坐镇此处。”
陶谦自从听闻天幕之后,便总是这般心事重重。这一次,他想要改变自己的结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重新试一试,能不能给自己的绝路闯出一条新的路。
刘备和孔融齐声应道,“陶公过誉,愿听陶公号令。”
几人都是从战场上厮杀过来的,这样的场面他们也都见过,此刻并不会退缩。
夜色愈发深沉,战鼓声忽然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曹操大军袭来,夏侯惇的先锋军尤为猛烈,锐不可当。
刘备率军从南门杀出,试图策应东门的守军。他手持双股剑,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与他一同进退的是关羽和张飞,两位将军如同两条猛虎,冲出重围,站在最前面,斩将夺旗,瞬间将曹军的攻势稍稍遏制。
于禁立即指挥部队从西门发起猛烈攻击。与此同时,孔融在北门也遭遇了曹军的进攻。
城内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陶谦站在城楼上,看着四面受敌的城池,心中焦虑万分。
“来人,传令全军,死守各门,不得后退!”陶谦大声命令,尽显决绝之态。
城外,曹操眼见战况胶着,眉头微皱。他心中盘算,必须迅速拿下徐州,否则夜长梦多。他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夏侯惇,“子翼,再度突袭东门,全军压上!”
夏侯惇应声,再度率军猛攻东门。刘备迎战,双剑挥舞如风,不过曹军人数众多,刘备率军迎战渐渐不支。关键时刻,关羽和张飞齐声呐喊,率部杀入战场,将曹军一阵冲散。
然而,曹操亲自督战,大军士气高昂,不久便重新组织起攻势。战斗愈发激烈,刘备与夏侯惇正面交锋,刀光剑影,杀喊声滔天。
曹操率领士兵攻城。
此时,一声惨叫传来,陶谦在混乱中中箭倒地。原来是曹操军中也有神射手。
刘备回头一看,城墙上陶公危矣,见状,心中一惊,他立即指挥撤退,带着残兵向城内退去。
孔融见北门也难以坚守,城内更是混乱不堪,他只得下令撤回。徐州城陷入一片乱斗,守军士气大降。曹操见大势已定,挥军直入城中,所向披靡。
陶谦被抬至城楼下,气息奄奄。他看着曹操的旗帜在城头飘扬,眼中满是悲凉,“曹操...你这贼寇...”
曹操策马而来,未见守将,他冷笑道,“陶公,徐州之地,今日归于我曹操所有。”
陶谦没有看见曹操的嘴脸,但他能想象到徐州即将失守。他眼中含着泪水,却没有哭出来,那是一种无奈,或者是一种遗憾,他仰头望着这片熟悉的天空:“倾尽全力,终究还是不行啊,难道这就是天命吗?”
自从他听说自己的死讯,他就开始反思自省。若是真的像天幕所说,最后郁郁而终,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如今还有时间,也还有机会。他招兵买马,勤修防御,加紧练兵,还请来了帮手,夙兴夜寐,日夜筹谋,可是仍然不行吗?
仍然改变不了结果吗?
刘备看见这一幕,紧握双剑,心中愤恨,但眼见曹操兵强马壮,无奈之下,只得退守一隅。
“哥哥,咱们可要追上去?”张飞问。
“先回。”刘备回答他。
夜幕下,徐州城内已是一片狼藉。
陶谦中箭后,被抬入内堂,脸色苍白,气息奄奄。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孔融拉着陶谦的手。他的手冰凉。
“陶兄?”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赶到内堂,看到陶谦的伤势,心中大为震惊。刘备上前一步,握住陶谦的手,眼中满是悲痛,“陶公,是我等无能,未能守住徐州。”
陶谦摇了摇头,勉强露出一丝微笑,“玄德,不必自责。曹操势大,我等难以抵挡。我将徐州托付于你,希望你能保全这方百姓。”
刘备听到这话,心中一震。
“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