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迷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 > 快穿之人生路漫漫长 > 第12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2

第12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玉翠现在是初二下学期,学习氛围立马紧张起来。下半年就是中考,大家都卯足劲学习。她的播音员工作也停止了,全身心备战中考。

开学后,杨玉翠她们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她的播音站工作也暂停,移交给初一的班级。

姚老师特地找杨玉翠谈过话,希望她能冲击一下物理和化学这两个学科,杨玉翠点头答应。杨玉翠的语文、数学、政治大多数情况能拿90分以上,数学考的好能满分。物理和化学的分数徘徊在80-85分,如果能提升几分,对她的成绩会前进一些。

杨玉翠看了看乔正杰、陈建军、周楷、白红英,班里物理最好的是陈建军和周楷,化学最好的是乔正杰和白红英。她分别找四人聊了学习方法,实验一番,最后决定物理找周楷补习、化学找白红英补习,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适合自己。

周楷的学习方法,是教杨玉翠先把物理的概念理清楚,每种物理定义区分开,再建立物理模型和联想,运用公式。

白红英的学习方法,是教杨玉翠学会想象和串联化学物质和特性,化学步骤的联想,根据这些联想很容易就把化学方程式背下来。

找好学习方向,杨玉翠、陈春燕、沈桂香经常聚在一起,一起写作业讨论,一起努力学习。杨玉翠是里面成绩最好的,其次是沈桂香,最后是陈春燕。

陈春燕也很苦恼,她在年级排名中间靠上游一点,一中可能考不上,二中冲一下还是可以的。去年她姐高中毕业后进了罐头厂当宣传干事,她妈除了给生活费她姐,其他全部扣下。她知道读书是好的,但是家里这么做她不甘心。

陈春燕把家里的事和杨玉翠、沈桂香说了,大家一起沉默。

沈桂香声音也闷闷不乐道:“长大后,事情变得麻烦多了。我大嫂也是阴阳怪气地说闲话,什么女孩子家家的,读这么多书,还不是别人家。我爸妈虽然没说,心里其实是认同的,只是这么多年的疼爱,他们还是支持我读书。”

杨玉翠很无奈,这年代的人大多数对读书没有后世的高要求,更多的是能学一门手艺,吃公家粮最好。对女孩子只要是吃饱穿暖就是不错,很多女孩子能读几年书就是家里疼爱。

像陈春燕她姐这样的,在其他人眼里很正常。供出一个高中生,没结婚前不得把垫出去的钱收回来?结婚后,陈春燕她姐,连人带工资都是别人家的。

杨玉翠看两个小伙伴闷闷不乐,分别拍拍她们安慰道:“燕子,你好好考试,能考上就考,不要想太多。偶尔可以和你妈聊下,哪些媳妇对婆婆不好,最后还不是亲闺女回来照顾的例子。也可以说下,以后你妈生病,靠你大哥大嫂还是靠你姐和你。说多了,或许她自己的想法就改变了。”

“香香,你家还是你爸妈当家做主,你大嫂说的话,不要往心里去。就要好好考,最好考一个大学,那你就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人,羡慕嫉妒死她。”

陈春燕和沈桂香对视一眼,都被逗笑了,仨小姐妹手拉手回教室继续题海奋斗。

杨玉翠有时候想,像杨爸杨妈这样的,在这时代很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身是大功德者的缘故,父母亲人都对原身都很疼爱。虽然杨爸杨妈更看重杨学,但儿女的教育一视同仁,很看重,能考上大学都大力支持。

杨玉翠猜想,一是因为杨爸有着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浪漫情怀,追求更多的知识渴望和认同;二是杨妈自己本身就是能读会写的受益者,所以很支持儿女多读书。

至于为什么杨爸杨妈会这么疼爱原身,有时候杨学都排在后面,她就想不明白。或许真有原身是大功德者的原因,至于有没其他原因,有空就要问下家里人。

中考前两天,姚老师为了平稳学生们的心情,他从家里带了一大锅绿豆糖水,一是为了缓解学生们的气氛甜甜嘴,二是天气太热给他们降降温,每人都能分到一碗绿豆水。还特地去找校长借了照相机拍照,为这些带了两年的孩子留念。

杨妈和以前大女儿和儿子中考一样,焦躁不安,虽然知道小闺女学习成绩好,还是忍不住担心,万一掉落到二中咋办!

杨玉翠在杨妈爱心关怀下,家里天天变着花样给她做饭,一个普通的玉米饼,杨妈还搞出新花样。像什么在饼子里,加了些肉沫,把杨玉翠平时喝的白开水,换成了枸杞茶。

大概是营养充足,杨玉翠考试还没来,就长高抽条了不少,原本到小腿的中裤,变成了到膝盖,杨妈又开始折腾衣服。

杨玉翠把杨妈按住:“妈,衣服我给姐写信,她那边会做,那你上班本来就累,还给我洗衣做饭,休息一下!”

杨妈刚开始还觉得小闺女是心疼她这个妈,后面才慢慢品出了味,用手指用力点了点闺女的额头道:“你哥说的没错,你就是会哄我!当我没看出来,你喜欢你姐做的衣服吗!净会说好听的!”

杨玉翠搂着杨妈说:“姐做的衣服是好看,妈做的每一针一线都是爱,我心疼妈,做衣服费眼睛。妈要是喜欢给我做衣服,我也天天穿!”

杨爸在房间里给儿子女儿写信,出来看到母女俩肉麻兮兮地贴着说小话,也加入说闲话。

虽然杨玉翠对自己考试很有信心,晚上听着蝉鸣,心里难免也有些焦躁,赶紧调整心情,安静入睡。

在考场上,杨玉翠全神贯注地做题,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做物理试卷和化学试卷的时候非常顺利,有一两道大题拿不定主意,但是她忍住不问。等全部考完,跑去和周楷、白红英对答案,心情才松快。

七月二十二日,姚老师和学生们约定这一天回校领取毕业证,中考的成绩会在学校大黑板那里贴出来,杨玉翠和小伙伴自己一起去看。

杨玉翠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小伙伴的都在上面,忍住心中的喜悦,偷偷看了一眼陈春燕。陈春燕考上二中,看她很欣喜的模样,她心里也放松一些。

她们班考上一中的有乔正杰、陈建军、周楷、吴素芬、杨玉翠等十三人,一班熟悉的有王群、赵向东、沈桂香等十五人,看着熟悉的两个班级,仅仅只有30%的学生考上县一中。其他人,要么考上二中,要么复读,要么拿毕业证去找工作或者直接去学手艺。如果是从村里来的,既没考上高中又没门路,就只能回家种地。

二班教室里,只有姚老师一个人坐在讲台上,在等他的学生们。看着这一群青春洋溢的学生,想到即将和他们离别,以后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几次面,心里百感交集。

姚老师眼带慈祥地看着这帮孩子们,温和说:“我也不啰嗦了,不然你们该嫌我烦了,进学校的时候你们也知道了录取情况。想复读的同学,等散会后再来找我。”

“接下来就是大多数同学都很关心的问题了,关于毕业证的。这个是每个人都有的,现在我念名字,念一个,你们上来一个。”

随着一个个名字从他嘴里念出,讲台桌面上的那一打毕业证也越来越薄,越来越少。

杨玉翠拿着自己的初中毕业证和录取通知书,欢欢喜喜地和小伙伴回家。她们从小学就一起上下学的女生团体,从最开始的三人,发展到四人,现在又变成了三人,未来就只剩俩人。

陈春燕去二中,高中的学习压力只会比初中更大,以后除了在筒子楼见面说会话,交流的次数会越来越少。不过看到大家对自己生活很满足,也挺好。

去年开始,杨姥爷家的平山村不平静,随着经济发展,种花家领导人提出“包产到户”制度。刚开始还是有几个村庄试点,平山村大多数人看热闹。

去年试验点大丰收,这股热浪把平山村村民的心掀起阵阵火热。种的稻谷、养的牲畜都是自家的。只要勤快、愿意干,就能天天吃细粮、吃鸡蛋,养猪杀猪的肉大部分都是自家的!

今年平山村也开始分粮分地分农具,有些村民因分配的事差点打起来,还好及时制止。现在杨姥爷家自己有田有地,牲畜也养上了,日子越来越好。就是杨姥爷家人口多,分的地也多,收稻谷的时候杨爸、杨妈还回去帮忙。

暑假杨玉玲和杨学都回家,杨玉翠许久没和杨玉玲一起睡,有些睡不着。想起之前的疑问,就开口问道:“姐,为啥我觉得爸妈对我特别好?”

杨玉玲听了个傻问题,笑着说:“你是家里最小的,多疼爱些很正常。”

杨玉翠不解问:“可是,我感觉爸妈对我太好,爸妈有时候还会打哥,从不打我。是不是有啥事?爸妈才对我这么好?”

杨玉玲沉默了一下,搂着妹妹,慢慢开口:“翠翠,这事爸妈很少提,我也不提。在你之前,妈怀过一个孩子,那时候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妈怀的不好,孩子没了,妈身体也不好。”

“妈后来一直没怀上,是条件好了,妈身体恢复才有你,所以你和弟隔了5岁。你哥他那时候还小,不记事。爸妈是把前一个的疼爱一起给了你,所以才这样。”

杨玉玲假装有些怒道:“爸妈这么疼你,你还想东想西的,小没良心。”

杨玉翠搂着她姐,嘿嘿傻笑往她姐怀里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