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夏侯云
思及此,太子则更加愤怒了:“孤之前真是错看了上官瑾,他一得父皇重用便不将孤看在眼中。这几年孤向他出手,他总有办法化解,他给孤挖坑,孤也及时解决了。
这些父皇都清楚,只要孤和上官瑾没有做损害大夏之事,那在父皇眼中便都是小打小闹,无伤大雅。这一年他做的实在是过分了些,事事与孤争抢。
今日朝堂之上,父皇对上官胤予以重任,下朝后上官胤仍旧十分恭谨地听孤地教诲,对孤还是如往常一般的尊重。而上官瑾呢,呵,孤有预感,很快一切就都会有变化的。”
太平公主府内,太平公主脸上神色颇为不解:“父皇竟然特意下旨嘉奖林清若,封她为县主,还准予她婚事随她心意。 而上官胤则被封为都尉,还负责火药一事。
这些与本公主梦到的为何不同,难道本公主做的梦是假的。不,不可能,之前林清若回京的时辰、与李婉儿的争执落水都与梦中的一致。
事情究竟是从何处变得不同的,那之后还会是那个结局吗?”
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上一世,端王与王妃林清若命丧火海,李侧妃也得了重病身亡。
户部尚书李秋明被革职查办,后被判满门抄斩。父皇查明了事情原委后,母妃淑妃被父皇厌弃,而自己与端王乃是一母同胞,自然也被父皇所厌弃。
之后大辽来使为辽国大皇子请求和亲,因为皇后的怂恿,父皇最后决定让自己前往辽国和亲。辽国狼子野心,自己嫁到辽国后,被大皇子折磨致死。
这一切都是因为林清若,若非她执意想为林府报仇,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世,自己起初是想直接解决林清若,谁知她福大命大,竟然能活着回到京城,之后还是得仔细谋划才行。
之后的一个月,厉王上官胤一直忙着火药和京城巡防的事务。在火药坊建造完成的前一天,厉王递了折子进宫。
得到明德帝的允许后,他在上书房见到了明德帝:“父皇,儿臣将制作火药的地点选在了距离京城三十里外的一片荒漠中,那里人烟稀少且足够隐蔽,明日房屋便能建成。
儿臣决定让厉王府内收留的那些因伤退伍的将士负责巡逻,保障火药坊的安全。另外,儿臣还想请父皇安排一位合适的人来负责管理火药坊,儿臣手底下确实没有合适的人。
儿臣之前已经与林尚书和刘尚书沟通好了,房屋建造完成后,二位大人会与儿臣一同前往查看,之后也会不定时前往火药坊查看。”
明德帝颇为惊讶的看着上官胤,他没想到上官胤打算让自己派人管理。
而且若按他说的这样的话,他在火药一事上并没有太多管控权。但是一旦火药制作失败或者拖延太久,责任却是由他来承担。
明德帝内心突然觉得有些恨铁不成钢:“这样做的话你是吃力不讨好,胤儿,你考虑清楚,还是决定这样做吗?”
上官胤点了点头:“是的,父皇,儿臣考虑清楚了。虽然父皇将此事交由儿臣来负责,但儿臣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只能来寻求父皇的帮助。”
“行,你既然决定了,那便照你说的做吧。对了,朕听说,前两日你将户部尚书李秋明的嫡子李元明的腿给打断了,李尚书还特意上书向朕告状呢。”
明德帝显然没想到,将上官胤封为都尉后,因他行事严格,竟使多位大臣上折子诉苦。
上官胤听后面色不改,仍旧一脸平静的回答:“李元明当街纵马,伤了不少百姓,儿臣还将一个小孩从她的马下救出。儿臣先礼后兵,让他向百姓们道歉并赔偿他们的损失。
他抵死不从,自诩高人一等,儿臣只能上手惩治他一番,谁知他身子竟如此虚弱。”
明德帝听后叹了口气,神色颇为无奈:“你呀,似李元明那样的大臣子女颇具自尊心,胤儿,你有时得考虑到这些。
你看,短短一个月时间,你已经将不少大臣得罪了,这书案上的这堆折子都是那些大臣向朕告状的。”
“父皇,儿臣都是依律办事的,并与半分僭越。儿臣以为朝中大臣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不能好好管教家中子女,还放任他们欺压百姓,理应受到责罚。
儿臣只是小小的惩罚了一下那些欺压百姓的大臣子女,儿臣认为儿臣并没有做错。”上官胤还是十分坚持自己的做法
。
“胤儿,朕也没有说你做错了。只是有些时候,若是那些大臣子女并未伤害百姓的话,可以适当的放轻些责罚。”
上官胤抬头看着明德帝,半响后不情愿的应了:“儿臣知道了。”
“行了,你若无事的话就退下吧。对了,今后你若是想你母妃的话,就不必先递折子来请示朕了。”
“谢谢父皇,儿臣告退。”上官胤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说完便径直离开了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