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看着上官胤离去的背影,向着身旁的大太监李安问道:“你说胤儿这性格像谁,如此的油盐不进,行事风格也颇为强硬。”
李安公公笑着回答道:“厉王殿下的性子可是独一份的,奴才也就在陛下您身上见到过,想当初您还是皇子时,也是这般……”
李安突然反应过来了,自己提了不该提的。
要知道陛下最不喜人说起皇子时的经历,李安公公急忙跪下来:“奴才知错了,请陛下恕罪。”
“起身吧,念在你这奴才并未说错的份上,这次就饶你一次。”李安公公内心十分惊讶,没想到这次明德帝轻易便饶过了自己。
李安公公起身后发现明德帝并未因自己方才的话语发怒,而是颇有兴致的笑着:“胤儿确实像朕,比老三聪明。
这些日子,大臣们因为家中子女被胤儿惩治一事焦头烂额,只顾着上折子向朕告状,倒是让朕过了一段时间舒心日子。”
而后明德帝便提笔在圣旨上写了起来,写好后将圣旨交给李安公公:“你派人将这个交给夏侯云,记得叮嘱他好好做,不要让朕失望。”
李安公公接过圣旨后便离开了上书房,不一会儿又回到了上书房内。
李福公公带着几位小太监赶到了将军府内,将军府内众人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大堂,跪地聆听旨意。
李福公公念完圣旨后将圣旨交给夏侯云,并叮嘱他:“咱家有几句话要特别叮嘱您,火药一事事关重大,明日房屋便会建好,您今日记得去趟厉王府找厉王殿下。
陛下是看重您才会将此事交于你,您可不要让陛下失望啊。”
夏侯云让管家将一个装满金豆子的荷包交给了李福公公,李福公公笑着收下了,而后便离开了将军府,赶回了皇宫。
夏侯云乃是夏侯大将军和瑞福长公主的嫡次子,自小便在边关长大。
为人霸道讲义气,却从不欺负百姓,反倒帮助云城百姓良多,被云城百姓亲切的称为“云城小霸王”,年满十三岁便被夏侯大将军送回了京城。
夏侯云武艺上天赋颇高,但是读起书来一窍不通,夏候大将军无法,只能将他扔回京城,让瑞福长公主教导他。
瑞福长公主是明德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两人关系很好,明德帝很是敬重她。
夏侯云一回到京城便被母亲瑞福长公主送至国子监,没想到夏侯云仗着武力成为了“国子监一霸”。
即使有国子监内的名师教导,夏侯云的学业还是十分糟糕,瑞福长公主没法子,只能为他请封郡王。
于是夏侯云去岁便被明德帝封为敦郡王,之后更是仗着明德帝的喜爱在京城到处闲逛。
此次明德帝特意下旨将火药作坊交由夏侯云管理,便是向京城众人表示对夏候府的看重,更是对瑞福长公主的看重。
她叮嘱夏侯云道:“云儿,陛下将此事交于你,是对你的看重,你不要让娘失望,也不要让陛下失望。既然李福公公叮嘱你今日要去厉王府拜见厉王殿下,那你现在便出发吧。”
“可是母亲,现在已经是申时了,该用晚膳了,儿子用完晚膳便立马去。”
瑞福长公主看到夏侯云脑子里只有晚饭,顿时心中恨铁不成钢:“吃吃吃,就知道吃,一餐不吃饿不死你,赶紧出发去厉王府,今日府里没有你的晚膳。”
瑞福长公主一抬手,直接让仆从将夏侯云抬出了夏候府。
夏侯云站在夏候府门口,看着紧闭着的府门,一脸的不可置信。而后好似认命般,拍了拍身上的衣裳:“木鱼,将本郡王的马牵过来。”
木鱼是瑞福长公主为夏侯云精心挑选的侍从,自小便跟在夏侯云身边:“可是少爷,最近这段时日京城内纵马之人都被厉王殿下抓了起来,惩戒了一番。
那些人不仅面子丢了,还被关在府中养伤。少爷您等会儿可是要去厉王府的,这……”
夏侯云听后立马反应了过来,摆了摆手:“左右厉王府也离的不远,本郡王走过去也行,就当锻炼身子了。”
自从陛下封上官胤为都尉后,原本在京城内的街道上肆意纵马的官宦子弟都被厉王殿下收拾的老老实实,不少大臣上折子弹劾厉王,都被陛下压了下来。
因此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了厉王现在颇得陛下盛宠,大家一时半会儿都不敢得罪厉王,只能叮嘱家里的那些小辈们安分点。
京城内的百姓都觉得这段时日京城内安宁了许多,纷纷称赞厉王殿下的举措,也歌颂明德帝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