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尘策回道:“已经查了许多,过些日子咱们也要过去。”
皇上对这事的态度也很奇怪,若说是想要秉公处理,纵然有再多的理由,也不该让齐王亲自来平江,曹悦薇就算再担忧平江百姓,派人送些粮食物品也能说过去。
若是当时皇上顾及父子之情一时心软,那如今就不该允了齐王去江南的折子。如今巡抚在江南,他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便万万不敢自己偷偷过去。
如今非得上折子,还被准许了。一来说明巡抚那边十分棘手,以至于他要亲自过去;二来如此,也让人看不懂皇上的心思,表明齐王并不是没有赢的希望。
很明显楚云昭也想到了这些,开口问道:“齐王现在去了,巡抚那边怕不是会平添颇多阻力?”
“齐王上折子,只说思念外祖父,毕竟全境德在江南多年,两人每年也只有一两次进宫述职时才能见到,理由倒也正当。”
萧尘策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齐王去了,接下来的情形也说不定会有怎样的转变。”
楚云昭安慰道:“那就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左右都要去面对的。”
接下来的日子,萧尘策每日都更忙了,想来是准备赶上齐王的行程,从平江到江南刺史府上,不过半日的路程,虽然距离十分近,但人在没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然齐王之前在平江出谋划策就够了,也不用眼巴巴的跑去。
这日楚云昭正在收拾行李,岩谷刚送了信,明日就要启程到全境德那边,周忻在一旁帮她,就听见外面一阵喧闹。
“外面怎么这么吵闹?”楚云昭问道。
周忻自然也不知晓,她放下手里楚云昭的披风,出去看了之后,很是高兴的回道:“萧世子宅心仁厚,平江的百姓都很感恩,如今他们也知道萧世子即将启程,都带了些东西送来以表感谢呢。”
说完她补充道:“我刚进来的时候正巧碰到岩谷了,他说如今世子不在,还请小姐帮忙拿个主意。”
岩谷未必不知如何处理此事,可楚云昭在,他第一时间想到让自己做主,楚云昭心里对他做事还是很满意的。
她沉思片刻回道:“百姓好意,也不好直接拒了,可如今平江百废俱兴,虽然有朝廷救济,钱粮也不宽裕,这些百姓送的东西未必是珍贵的,却也是他们不容易拿出来了的。”
周忻也十分赞同她的想法,说道:“小姐说的是呢,可咱们若是不收,百姓也都堵在门口不走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岩谷过来回禀:“常乐县主,平江的翁老求见,说是感念世子大恩,特意带了此次受了恩惠的百姓签名按压的万民书想送给世子。”
楚云昭听到这也十分震惊,在她看来萧尘策不过是奉旨来赈灾,虽平江百姓凄苦,他来了确实也做了不少事,但也是职责所在,没想到百姓如此受用。
她让岩谷赶紧把人带进来,又找人去通知萧尘策,万民书这种东西可不能轻易处置了,若只是送些物品她自然可以做主,可这是点名要送萧尘策的感恩,她不能越俎代庖了。
岩谷自然也知道事情的重要,他将几位德高望重的翁老请入内堂后,由楚云昭亲自招待,他自去寻了萧尘策。
“常乐县主。”几人见她进来便赶紧起身拱手作揖。
此次来送万民书的是三位翁老,都是周边大镇上有名的里正,还有一位是平江德高望重的书法才子。
楚云昭待几人很是客气,她赶忙回道:“三位都是高才高德之人,我不过是靠着祖上荫庇才有幸得封县主,各位不用客气。”
说完她走到首位旁坐下,先提起百姓送东西的事情:“听闻百姓在府衙门口聚集,带了些东西想要感谢世子,还望几位回去劝劝,如今大家都是缺衣少食的时候,这份心意我们自然是无有不感念的,可东西还是得带回去珍重自身才好。”
下收的赵里正开口回道:“萧世子大恩,各位都是自发而为,我们也是劝了许久的。”
他说完后另外两位也跟着开口附和。
楚云昭听了她们的话又说了许多,大致都是百姓正是需要这些物品的时候,他们子京城而来却是不缺的。
如若有什么用心的小玩意倒是可以收下,可粮食布匹之类的大可不必。
最终几人妥协,开口道:“县主也是顾念着百姓,县主从京城不远万里送来的药材,就连城南百姓的命,对平江城而言,县主也是大恩人呐。”
接着又听左手边的李老翁说道:“听闻县主已与萧世子订下婚约,你们二人都是有慈心之人,真是天作之合。”
楚云昭听了这话有些害羞,虽然她平日里与相处萧尘策还好,可有人在面前特意提起此事,她总是有些不适应的。
李老看到她这样,笑道:“县主与世子大婚必定在京城举办,可咱们平江的百姓也想沾沾喜气,所以提前备了一份新婚礼,还请县主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