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一瞬间寒气直冒,心中怒火燃起,“好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他用力一挥手,命令手下回转,追捕汉献帝。
然而此时战场一片混乱,李傕与郭汜的残存士兵们各自满是伤痕,混战以后,士气已然崩溃,几乎无力继续追击。
李傕的目光转向刘范,脸色阴沉至极,咬牙切齿道:“刘范这小贼,竟敢为献帝出谋划策,害得我空跑一场。真是没想到。”他愤然踢开身旁的碎石,心中充满了懊恼与愤怒。
刘范也没能改变自己的结局,本来尚且有一线生机。如果他们没有中计,而是继续追击汉献帝,那刘范又能得到一段安全。但是计划顺利进行,刘范无力抵抗李傕郭汜的追杀。
然而在此时,郭汜也终于意识到他也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怒火中烧地放声咆哮,“李傕这匹夫果真是奸诈无比!他让汉献帝逃走,岂不夺了我等的权势?”郭汜愤愤不平地怒瞪着周围的残兵们,命令道:“立刻回城,阻拦献帝逃跑!”在郭汜的眼里,汉献帝说的话可以听听,因为他真正的对手是李傕。
他们发现汉献帝早已带着忠臣将士趁乱远行,行踪不明。
李傕与郭汜相互指责,“郭汜这个匹夫,能干什么大事,只会被当枪使。”
“李傕狼心狗肺的东西,还妄想独自把控朝堂局势。还出了这么个烂招。”
他们各自诅咒对方的狡猾与狠毒。朝中残存的官员们也尽皆噤若寒蝉,不敢多言,生怕触怒这两位暴躁的权臣。
与此同时,汉献帝一行已经离开长安百余里,行在密林之中。将领们带着献帝奔波劳顿,尽管逃亡艰辛,但他们皆是心系汉室之忠臣,内心充满希望。汉献帝虽是历经风霜,但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密林中,依旧展现出帝王的坚定和尊严。
“今日感谢各位,朕才有幸能活下去。”汉献帝说道。
“天佑大汉!天佑大汉!”大臣们也附和。
“各位早些歇息。明天还要继续赶路。有各位将军坐镇,我们定能顺利回洛阳。”
夜深人静之时,段煨悄然走到献帝车驾旁,跪地说道:“陛下,刘范小将军已为汉室而殉节。如今,长安动荡,臣不才,愿与诸位护送陛下东归洛阳,重整朝纲!”
汉献帝沉默片刻,眼神中透出一丝悲痛,但更多的是决绝与坚定。他微微点头,轻声道:“刘范忠心不负朕,朕必铭记于心。诸位将士皆护国心切,朕与汝等一同,定要将大汉江山重整于洛阳!”
几位忠臣将领闻言,纷纷跪拜于地,齐声道:“誓死护卫陛下!”
正当众人打算继续安营扎寨时,密林深处传来隐隐的马蹄声,众人顿时紧张戒备。果然,李傕的探子追踪而来,紧接着就传来一声嘶喊:“快,抓住汉献帝!抓住他!”
段煨当即拔剑,挡在车驾之前,对着献帝大喊道:“陛下速速前行!我等当在此掩护,绝不让叛贼近身!”段煨身后的士兵也纷纷举起长枪、利刃,准备死战。
李傕的探子虽数量不多,但个个凶悍且迅捷,迅速向车驾逼近。段煨与护卫们英勇迎战,刀光剑影中,几名忠臣不幸中箭倒下,却始终死守车驾,为汉献帝争取逃脱时间。就在此时,一位老者从密林深处疾驰而来,手中利剑劈开探子,带领一队义士将敌人驱逐。老者目光深邃,声音中透出威严,向汉献帝禀报道:“微臣张鲁,乃汉室旧将,得知陛下危急,特意赶来援助。”
张鲁是张道陵之孙,是益州牧刘焉的部下。
汉献帝听到益州张鲁来援,心中顿时一振,感激道:“张鲁将军,朕竟能在此处得见救援,真乃天命庇佑我大汉!”说罢,他亲自扶起张鲁,目露感激。
张鲁深鞠一躬道:“陛下放心,我等奉益州牧刘焉之命前来帮助,此番救驾之事,微臣万死不辞。只是如今长安不稳,郭汜、李傕等人权欲熏心,若陛下能安抵洛阳,重整朝政,则天下必将归心。”他转身指挥手下,将士们将汉献帝一行人护在中央,加快速度东行。